“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遭歧视”登上了热搜榜,引发全民的大讨论,很多人特别气愤:“凭什么国家都承认的学历,你们不承认”“我们也是985/211高校正统毕业的研究生”,还有很多观战的网友在摸鱼“公司们都不承认,考非全还有个什么用”。
就业歧视,一直以来是一个通病,不管是此次的非全日制研究生,还有被人诟病的“招人看第一学历”,就业歧视总是时有发生,让人们不禁感叹,这到底是谁的错?
有些吃瓜群众在犯糊涂,非全日制和全日制有什么不同?以至于让这么多人气愤。
先科普下,非全日制研究生和全日制研究生
/非全日制研究生:/
符合国家研究生招生规定,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或者国家承认的其他入学方式,被具有实施研究生教育资格的高等学校或其他高等教育机构录取,在基本修业年限或者学校规定的修业年限内,在从事其他职业或者社会实践的同时,采取多种方式和灵活时间安排进行非脱产学习的研究生。
/全日制研究生:/
符合国家研究生招生规定,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或者国家承认的其他入学方式,被具有实施研究生教育资格的高等学校或其他高等教育机构录取,在基本修业年限或者学校规定年限内,全脱产在校学习的研究生。
区别在于全脱产学习还是非脱产学习,还有人问“那在职研究生”是什么呢?可以说在职研究生是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前身,2016年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在职研究生”将改称“非全日制研究生”,但,非全日制研究生不同于在职研究生,在职研究生只有学位证,没有毕业证,非全日制研究生双证都有,只不过,毕业证上会注明“非全日制”字样。目前研究生只有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
应届生理论上可以考非全日制研究生,但实际上并不建议,个中原因就不细说了,谁愿意高成低就呢。同时,非应届生也就是在职就业的学生也可以全脱产考取全日制研究生,但是,实际上少部分人会这样,因为社会压力、家庭压力、经济压力等不允许。
那,非全日制研究生被歧视原因在哪?
可以归咎于历史原因,研究生教育相对于发达国家起步晚,有数据表明,在质量、数量上美国研究生远高于我国的研究生。研究生的发展还在发展阶段,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教育、培养等模式都是在全日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在认识上有些滞后,管理里上不完善、资源上不齐备。
可能说的有些板,你想想啊,考非全的大都是在工作想提升学历,或晋升需要,更在意学历,而,全日制是学校以培养研究学术型人才为目标的,而这也让社会对于非全日制研究生有了偏见,虽然,非全和全日制在招生、考试、毕业等都是等同对待,统一标准,但也消弭不了这种偏见认识。
但,你也不要气馁,改变不了历史原因,那就改变自己。
并非所有单位都带“有色眼镜”,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更多的单位更看重个人能力,有能力总会成功的。此路不通,换条路试试呢。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