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道日本的农民收入高,但是我们都不是很明确的知道日本农民的收入有多高?日本首相的工资是4000万日元,而一个养殖100头牛种植200亩地水稻的农民,就可以超越日本首相的收入。我们就来一起探寻一下日本的农民是如何实现高收益的?
我们今天不给大家说日本的物价问题,我们只是学习一下人本的农产品生产到销售的模式。
我们看了很多的关于日本农产品的资料,总结了一些日本农民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第一,日本的农村品商品化率很高
第二,日本农民的专业化程度更高
第三,日本的组织化程度高
第四,日本农民更加注重品质
我们就拿日本的大米举个例子,日本的大米价格我查了一下,最便宜的也要11元/几(人民币)如果按购买力计算,也就是相当于我们的3元/斤的大米。但是大家注意,这只是日本最便宜的大米,而我们3元多的大米已经是品质较好的大米了。日本的好大米也要40元人民币一斤,我们按照购买力计算也相当于我们的十几元一斤的大米。
如果我们国家的农民也可以像日本农民一样,增加优质大米的供应量,减少低等大米的供应量,不但可以缓解我们大米供应过剩的问题,更加能够让农民增加不少收入。这就是日本农民讲求品质所带来的好处,第一就是减少供给,第二就是产生更高的利润。
我们之所以拿大米说事是告诉大家,增加品质的同时减少供给压力是重要的。在日本的农产品销售中都在遵循着减少供给,增加品质的商业道理。
日本的农民是专业化程度很高的,在日本的农村每家种养的品种都是会区分开来的,一般一家种植的农作物品种不会超过3种,而且在区域内重复种植的很少。日本农民的高度合作化,是减少局域内农场产品过剩的很好手段。而且专业化种植可以让我们很好地控制农产品的品质,所以说区域内农作物协作种植,是保证笔润的有效手段。但是这一切都是建立在高度合作化的基础上的。
品质好,区域内供给平衡,这些还不能让日本农民实现高收益。日本的农产品,商品化率高才是实现高收益的重要手段。比如说一般的日本家庭都有小型的加工车间,人家都是将自己生产的农产品经过处理之后包装好销售的。
这样实际来说农产品的加工环节利润就被日本农户获得了,我们中国呢?一个苹果就被分拣了至少两次,这个费用比我们的成本还高,我们怎么赚钱?所以商品化率高,是我们农民实现高收益的必要手段。
我们所说的这些东西其实并不是什么深奥的道理,但是我们忽略了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日本农民的合作化程度很高,我认为这才是日本农民收益高的重要原因。
如果没有高度的组织化,那么我们就无法有效解决区域内的农产品供给过剩的问题,我们也很难把农产品商品化,所以我认为大力建设农村的合作化组织,才是我们农民能否实现高收益的重要条件。大家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我是农民,我为农民发声。您的关注和转发就是对我最大都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