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前后,草长莺飞,鸟语花香,空气清爽蓝天诱人,到处一片生机勃勃的春天气象、《岁时百问》一书记载:“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可见,清明节是有它独特。那么古人的清明节是如何度过的呢?
经历了乱世之后的唐朝,人民向往着丰衣足食的日子,于是开始崇尚体态丰腴之美。而对于懒癌患者来说,唐朝更是你所向往的天堂,因为清明节就是从唐朝开始被正式列入“五礼”,成为国家法定节假日的。
根据《唐会要·卷八十二·休假》记载:“(开元)二十四年二月十一日敕:寒食清明,四日为假。大历十三年二月十五日敕:自今已后,寒食通清明,休假五日。至贞元六年三月九日敕:寒食清明,宜准元日节,前后各给三天。”
也就是说,在唐玄宗时代,寒食和清明节一起放四天假,到了唐德宗李适的时候,假期就已经延长到了七天。
汉朝的休假制度应该来说还是比较人性化的,根据《汉律》记载:“吏员五日一休沐。”
就是五天休息一天,去洗个澡,回家探个亲。此外,夏至和冬至还会各放五天假,清明节放假就别想了。
宋朝的人大概都比较喜欢热闹,他们能把任何节日都过成狂欢节。比如元宵节前后,在汴京御街两侧,魔术、杂技、耍猴、说戏,各种活动“奇巧百端,日新耳目”,到了放灯之时,更是万灯齐开,“金碧交射,日夜交辉”。
清明节这样一个小长假,大家自然不会放过。郊外的祭祀过后,人们席地而坐,就地“散福”。男人们推杯换盏,兴致所至,还时不时要吟诗作赋,而女人们则嬉笑玩闹,采花弄柳。小孩子应该是最高兴的,因为在这一天他们能买到很多玩具,例如花球棒、小秋千、小车儿、山亭儿…
上午游玩归来,还能沿着汴河两岸继续逛吃一番,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就是这一天的热闹场景。
清朝建国后基本沿袭了明朝的制度,因此也取消了寒食、清明节放假的惯例,但是民间风俗早已形成,到了这一天,人们还是会去郊外扫墓,春游,并将这一习俗延续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