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折怎么看_ 公益小存折 发挥大能量_阅读存折怎么制作

姜鸿丽 毛文娇 官 涛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常德市武陵区芦荻山乡一个特殊的“红本本”,凝聚起一股齐心抗疫的农民志愿者力量,成为广袤田野里涌动的红。

2月19日中午12时许,芦荻山乡毛坪里村党员志愿者郭云华值守在路口,监测体温。战“疫”以来,57岁的他主动报名当一名志愿者,帮助村里一同摸排返乡人员。“我们组里家家户户我都熟悉,我给你们当眼睛、当助手,保准不漏一户、不掉一人。”郭云华拍着胸脯说。随后的日子里,他走家串户,摸排登记,帮助观测从湖北返乡的7名村民,不敢放松。除了摸排监测,他还当起村民的“勤务员”。村里有10多个小孩正上小学,需要打印资料,郭云华从村里打印好,再一家一户送到村民家里。村里的吉庆皮蛋厂复工后,他又去义务监督工厂防疫,帮忙消毒。“疫情发生以来,我的‘红本本’上已有20多个公益工了,每天8小时服务村民。”郭云华笑着说。

郭云华所说的“红本本”,是芦荻山乡去年为调动村民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而推行的公益存折,红色的存折本不存现金存公益。村民义务劳动8小时在存折上记一个公益工,年底每个公益工兑换30元,激发村民参与农村社会治理。让人意外的是,全乡6400多名党员和群众参与义务劳动,出工量达3万多个,年底兑换100多万元。芦荻山乡农村人居环境也因为充分发动村民参与,效果凸显,3次获评常德市农村环境整治十佳乡镇。

“公益存折活动凝聚了人心,极大地唤醒了村民的公益精神,成为芦荻山乡志愿服务的一个响当当的品牌,在这次的战‘疫’中发挥了大能量。当时全乡摸排222名湖北返乡等‘三类人员’,目前无一例确诊或疑似病例,得益于乡党委政府和1000多名村民志愿者的群防群控。通过战‘疫’,村民广泛参与社会治理,让公益存折实践走得更深。”芦荻山乡党委书记孙家辉说起公益存折引领的志愿服务活动,顿时来了精神。

2月19日早7时30分许,大关庙村党员志愿者梅丹英早早来到中铁三局集团常益长铁路项目部二分部办公和宿舍区门口,协助该单位登记体温检测情况,为院落消毒。“我们志愿者轮流在这里值守,及时公布企业复工的疫情防控,既能让村民们安心,也能为高铁项目复工创造好环境。”30岁的梅丹英说,作为一名普通党员,她格外珍惜为村民服务的机会。

原来,该项目部承担着常益长铁路全线重点控制性工程沅江特大桥的建设任务,建设人员多为山东、河北、河南等地的特种工人。听说项目要全面复工,村民们在微信群里炸了锅:“这么多外地人来到村里,会不会带来病毒?”

面对村民们的担心,志愿者们自告奋勇,参与到项目疫情防控,当起村民的“眼睛”,让体温检测不再“躺”在纸上。芦荻山乡党委政府顺势而为,科学施策,对全面复工的企业和重点项目,实行1名科级干部、1名乡干部、1名村干部、1名医护人员、1名派出所干警加1名志愿者的“5+1”包保模式,服务企业复工。

有了村民志愿者的参与,重点项目和企业均已顺利复工,芦荻山乡大地处处呈现出热闹的生产景象。在千亩羊肚菌产业示范园,工人们精心打理羊肚菌,做好上市前期准备;在天景花池田园综合体,工人们正培土栽种樱花;在常益长铁路沅江特大桥施工现场,一些庞然大物伸长“手臂”,下探水底钻孔灌柱……

在这场战“疫”中,一个个村民志愿者深夜值守村庄,走家入户摸排,服务复工企业的身影,深深地感动着芦荻山乡党委副书记、乡长唐鹏程。谈起这些可爱可敬的村民志愿者,他感慨地说:“公益存折已经成为芦荻山乡一种志愿精神的象征,村民内心深处的爱与热情被激发,正逐渐转化为农村社会治理的一股力量,推动芦荻山乡不断向前进。”

来源:湖南日报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