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明年1月1日起,我们看病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 到底什么药能报?对我们有什么影响?消息靠不靠谱? 下面,和小编一起了解下。
1.全面解读,医保新变化
前不久,国家医保局公布了 新版医保药品目录。 这直接关系到中国老百姓未来几年,甚至十几年内,看病的药物报销问题——哪些药能报销,哪些药不能报销,都有了新答案。
那么,这次医保目录更新,究竟调整了什么呢?
①.纳入了更多好药
跟旧版目录相比,新版的区别主要在于: 调出了一些临床价值不高、滥用明显、有更好替代的药品; 新增了不少好药,比如癌症、罕见病、乙肝、高血压、儿童用药,如:
这样一来,医保保障的范围更广,不管是病人、老人还是孩子,看病的压力都小了很多。
②.报销比例提高了
医保把药分为甲、乙、丙三类,甲类药物能100%报销,而乙类药物只能报销10%-30%,个人要自付一大部分。
此次医保的调整,将74种乙类药“升级为”甲类药,也就是说,这74种药未来可以全额报销、自己一分钱也不用花。
我们熟知的小儿清热感冒片、双黄连口服液、强力枇杷露等等,都在这批调整队伍中:
③.药价更便宜了
以前,得了癌症之类的大病,或者高血压等慢性病,一年光药费少则几万、多则十几万,基本都要个人承担,医保不报销。
以后好了,国家通过谈判,让医药公司降价,打算把一些抗癌药、进口药等纳入医保目录,比如:
大家能看到,这些抗癌药进入医保后,比以前便宜了不少。 以治疗结直肠癌的爱必妥为例,从每瓶 4232 元降到 1295 元,价格低了一半多,确实减轻了病人的经济压力。
2.好药增加,但仍杯水车薪
①.医保覆盖率不够
因为能用医保报销的药非常有限。 目前全国登记的药品高达16万种,医保只包含了2588种,占比不过1.6%。而剩下98%的药,都需要个人自费。
而且,普通人高发的癌症、急性心肌梗塞、脑中风等病,大部分用药还是属于丙类药,无法全部用医保报销。
②.纳入医保,也无法买到
再加上很多地区,抗癌药进了医保,不一定能买得到。 曾看过一份数据:504个癌症病人中,有54.9%的病人称买不到医保抗癌药,只能自费去外面买。
为什么?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医保控费。 医保有13亿参保人,每个人能分到的额度是有限的,而国家对医保投入总额有限制,高价药物进入医保,医保总额费用就会有压力,导致药进了医保,很多人仍需要自费买。
所以近两年来,国家也不断提议,除了医保最好额外配置商业保险,尤其是医疗险和重疾险。因为大部分商业医疗险,不限疾病、不限药品,门诊住院都能报。而重疾险,在确诊大病后,它会直接赔付一笔钱,解决没钱看病、出院后没钱休养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