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四海夕阳
来源:叶檀财经
汉武帝:严打偷逃房产税,举报查实分一半中国早在周代,就开始征收与房产有关的税,《 礼记·王制 》 中 有“ 廛(chán),市物邸舍,税其舍而不税物”的记载,这被认为是后来城市房地产税的源头。不过,在秦汉以前,房产税的征税对象只限于官府掌控的公用旅店或者仓库,也就是说:只对公家的商业性房地产征税,私人房产还未涉及。
为什么不对私人房产收税呢?有一个故事很能说明问题:春秋霸主齐桓公为加强国力,想对私人房产征税:“寡人欲藉于室屋”,立马被宰相管仲否决了:“那不行,那等于是摧毁房屋。”(不可,是毁成也)。——你要收税,我就不维修房子了,塌了拉倒,天下那么大,大不了跑到别的国家去。
秦汉以后,天下一统,政府开始拓展房地产的征税对象,不光对公家的商业性房地产征税,也开始对民间的商业用房和商人的自住房产征税。
汉朝刚开始的时候,奉行黄老政治,无为而治,朝廷不缺钱,对这方面的收税也就马马虎虎算了。到了汉武帝执政之后,四面征伐:向东挺进辽东,直到朝鲜半岛;向西,张骞通西域,建设丝绸之路;向南,跨越南岭,远征百越;更不要说,与北方匈奴的长期战争,所消耗的人力物力更是无法计算。——敢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自然是无上的荣光,但是开动战争机器也是非常耗钱的。
这几仗打下来,国库亏空,财政十分紧张。这时候,汉武帝在张汤和桑弘羊的建议下,启动了多项财政政策,其中最厉害的,就是针对商人征收固定资产税的“算缗令”和“告缗令”。这两项法令规定:商人要据实向政府呈报自己的固定资产,无论房产、车船、矿产等都要申报,并根据固定财产的规模缴税。
据《史记·平准书》的记载:征税方案公布之后,“富豪皆争匿财”,个个哭喊没钱。汉武帝一看,跟政府搞对抗是不?我发动群众搞死你。为了打击偷税逃税,汉武帝规定对举报偷税的人给予重奖,凡是查实后,举报者能获取偷税者一半的财产。
这样一来,政府的税是收到了,但是中产以上的商人也有一大半被搞得破产了。由于商业流通受到打击,一度出现了“商者少,物贵”的情况。
到了汉武帝晚年,执政理念发生重大变化,发布了中国第一封皇帝的检查书,也就是《轮台罪己诏》,强调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经济,与民休息,这波征税风暴才算结束。
唐德宗:房产税引发兵变,皇帝被迫作检讨到了唐朝中期,我们之前说过的唐德宗李适当皇帝的时候,他上任没多久,就完成了唐朝最重要的一次税改:也就是著名的“两税法”改革。但是唐德宗太喜欢猜忌,先后杀掉了唐朝最好的两个理财专家:刘晏和杨炎。这下一来,朝廷虽然有好的税收制度,但是没有人负责执行,两税一时收不上来,而朝廷运转、出兵打仗、平叛维稳,钱不够用怎么办?
德宗建中四年(783年),户部侍郎(财政部副部长)赵赞向德宗皇帝提出两条建议:一是借钱,跟富商强制借钱作军费,等到平叛胜利再还,二是加税,征收“除陌钱”、茶税和“间架税”,以解燃眉之急。皇帝听说有可以来钱的办法,自然乐于采用。
所谓除陌钱,就是交易税,全国公私贸易都要交税。而“间架税”就是房产税,“房屋两架为一间”,所以叫间架税,这也是历史上房产税第一次作为独立税种出现。当时,间架税没有在全国开展,而是只针对是长安城内的居民住房。其征收标准分为三级:上等房屋每间交铜钱2000文,中等1000文,下等500文。
这个税率是相当高的。如果按照最普通的人家三间屋子计算,按照中等税率计算,一年的税收是3000文钱。根据记载:唐玄宗开元时期,京城里七品官(处级干部)一个月的工资也不过是4000文钱,德宗时期刚经历了安史之乱,老百姓的日子比开元盛世的要艰难得多。这下子突然又要增加一笔额外负担,顿时一片抱怨之声,“嚣然满于天下”,“人不胜其苦”。
更让人不爽的是,政府之前在两税法改革的时候早已承诺:原来的租庸调和所有其他税费全部废除。敢在两税之外多收一文钱税费的,以枉法论。现在怎么又收税了?你的良心不痛吗?
并不会,皇上收房产税当然不可能向房主们征求意见。政府还特别针对隐匿房产的偷税行为进行严肃查处:“敢匿一间,杖六十。赏告者钱五十缗(5万文钱)”。重奖告密,唐德宗或许是想学学汉武帝的手段。不过,他却没有汉武帝的运气。很快,发生了“泾原兵变”。
原来,唐德宗为平息军阀叛乱,调集泾原(甘肃泾川)地区的军队前往平叛。当时天寒地冻,士兵却缺衣少食。泾原士兵大为不满,扬言:“我们为朝廷拼命,却还吃不饱饭,听说皇上的私库(琼林库、大盈库)金银财宝都多得放不下,不如抢了再说。”于是军队发生哗变,冲进长安。哗变的士兵冲进长安城时,一边抢夺库房财物,一边在大街上高喊:“跟我们干,不跟商户借钱啦,不收房产税、交易税啦”(不夺汝商户僦质矣,不税汝间架除陌矣)。老百姓正被这些苛捐杂税搞得要死要活,这些口号自然能收获不少民心。德宗皇帝只得放弃长安,出逃到奉天城(陕西乾县),并且被叛军包围了一个多月。
公元784年正月,在四面楚歌中,唐德宗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五位下“罪己诏”的皇帝。在历朝皇帝的检讨书里,唐德宗可能是最诚恳,最深刻的。他不但放低身段,自称“小子”,检讨他轻率发动战争、增加赋税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上累于祖宗,下负于黎庶。痛心腼面,罪实在予。”而且深挖导致错误的个人经历和思想根源。如“长于深宫之中,暗于经国之务”“天谴于上而朕不寤,人怨于下而朕不知”。
总之,都是我这小子乱折腾,希望天下黎民百姓以大局为重,团结一致向前看。而且皇帝也拿出了切实整改措施,不仅大赦天下,还废除了房产税等新税种,“其所加垫陌钱、税间架、竹、木、茶、漆、榷铁之类,悉宜停罢。”
有这样诚恳的态度,而且取消了老百姓深恶痛绝的房产税,于是“四方之人大悦”。叛军很快失败,长安被收复。一次与房产税有关的兵变,就这样解决了。
宋太祖:历史上最成功的房产税虽然唐德宗的房产税搞了一年就取消了,但是,这次不成功的征收,却给后来政府一个很好的启发:城里的房子是可以收税的,关键是看你能不能摆平纳税人。唐朝之后的五代十国政权有不少征收“屋税”。当然,乱世之中,这些政权也都干得不长。终于,一个人黄袍加身登上历史舞台,这就是宋太祖赵匡胤。他不仅是结束乱世之人,也是历史上收房产税最成功的皇帝。
宋朝一开国,宋太祖就把房产税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地位:城郭之赋(城市房地产税)与公私田税、人头税、杂税等并列为国家五大税种之一。房地产税不再是解决财政困难的临时措施,而是保障国家运行的常态化税收。
当然,唐德宗收房产税收出兵变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作为靠兵变起家的皇帝,赵匡胤当然不能让这一幕重演。于是,他和后来的宋朝政府采取了几项措施,保障房地产税的可持续性。
一是房产税和地产税分设。宋朝城市空前发达,城里不仅有普通商店民居,还有各类搞餐饮的酒楼、正店、搞娱乐的勾栏、瓦舍等等,建筑形态各异,房屋规模体量差距极大,按唐朝间架税两架算一间的方法很难算清。于是,政府把房产和地产分开,分别征收土地使用税(地税)和房产税(宅税)。从宋代宅税开始,房产税成为一种较为明确、纯粹的税种。这种房地产税收分设,是中国古代城市税收的一大进步,有相当的合理性。
二是细化征税等级,实行精细化管理。唐德宗征间架税,税率只有上中下三级,不足以反映房屋地段、新旧程度、房主纳税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宋朝的税率等级比唐朝细多了,从北宋中期开始,房产税分为十个等级,每个等级又分正、次两档,也就是有20个税率等级。这样,即便是使用税率有调整,也不会相去太远,有利于协调纳税人和征税者的双方利益。
三是纳税人要交房产税,政府也要保护房主的产权。现代税收强调纳税人的权利义务对等,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纳税人也依法享有权利,尤其是财产权受保护。宋朝当然没有这样的现代理念,但是在保护房主产权方面,确实比其他朝代要好一些。比如宋太祖乾德年间,因为朝廷用兵,百姓有参与运输供役之劳,于是下令相关地区的城市居民减免半年房产税(居坊郭者勿输半年屋税)。
再举个例子:宋太宗在位的时候,有一次楚王宫失火,宋太宗决心借此机会扩大皇宫面积,下了诏书提出建设规划,让手下官员安排前期拆迁。不料开封市民死活不愿意拆迁,宋太宗也不敢搞强拆,只好吐槽两句:“内城褊隘,诚合开展。拆动居人,朕又不忍”。从此以后,再也没提起过这件事情。
这就是宋朝,中国历史上唯一能把房产税当成主力税种的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