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故事内容由网友“快乐的小老太太”提供,为保护网友隐私,已隐去真实姓名。
我今年69了,身体还算不错,给儿子带二胎。说实话,比起8年前带大孙子,身体明显不如以前了。但我仍然很快乐,毕竟这个年龄在农村也种不了地了,基本就是没有用处了,也就是儿孙这会儿还能用到我。
我老伴是15年前去世的,车祸意外。那时候我儿子还没结婚,对方赔偿了38万,我当时是病倒了,在医院住了半个月之后,出院的我很快整理自己的心情,毕竟我老伴还给我留下了婆婆和一个没成家的儿子,我不能倒下,也不能跟着他去。
此后的每一天我都像是捡来的,倍加珍惜,也倍加努力。家里的8亩地被我打理的年年高收,婆婆也在两年后撒手人寰,没有见到自己的大孙子结婚,是她人生最大的遗憾。说到这儿,我就记起当时儿子晚婚,28岁的儿子迟迟不肯相亲结婚,我问他原因,他只说是自己还没立业,谈何成家?
最后儿子和我商量,先用他爸的赔偿金做生意,两年后就结婚。我想着这钱本来就是打算留给儿子娶媳妇用的,所以拿出来也没啥,所以我就给了儿子30万。其实我手里加起来还有18万多,是这些年我和老伴攒的,还有老伴赔偿金中剩下的8万,我当时跟儿子说,这些钱我得留着养老,你外公外婆年龄也大了,随时会用到钱。
儿子欣然应允,拿着这30万开始创业。他是真的很有能力,很快生意就做的有声有色,而且每个月还会给我几百到一千不等的零花钱。我想要的不是钱,而是我儿子结婚,最后我儿子也终于答应了会积极相亲,准备结婚。
儿子最后遇到了打算相伴一生的姑娘,姑娘体谅我们家的实际情况,也看好潜力股的儿子,没有要彩礼,就顺顺利利的结婚了。婚后儿子首付了一套房子,小两口过得挺幸福。那几年一切都是那么顺利,我相信这是我老伴在天之灵保护着我们母子。
再后来就是我大孙子出生了,我把家里的土地承包给同村的街坊,去儿子在城市的家中带孙子。我知道自己是农村来的,比不上年轻人的观念新潮,所以尽量多干活,少说话。儿媳妇是很好说话的人,从不挑我的错,如果有我做的不好的,她会自己去纠正,我见到以后就不会再像从前那样做。
带大了孙子我本想回村里种地,可是儿媳妇居然顺利的怀上了二胎,我真是太开心了,还种什么地,怎么也比不上看孙子重要了。这个家虽然是闹闹腾腾的,但是人口越来越多,这可是个好现象啊。虽然我身体已经不如以前那么有劲,但是我能看孙子,就说明我还有用,我老伴一生没见到儿子成家立业,也没见到孙子,我都替他圆满了。
就在小孙子马上两周岁的时候,儿子突然找到我,吞吞吐吐的跟我提到想要我手里的存款。我手里这几年花了一部分,大都是用于给两个孙子,以及日常的买菜开支,儿子一个月给我不到一千,根本不够用。现在手里还剩15万多一点,这是我想留着养老的,而且我还有一个年迈的母亲,可能随时会用到钱。
儿子应该是看出了我的犹豫,就继续跟我说:“妈你看,你肯定是要在我这里养老的,你就我一个孩子,我不养你谁养你?这几年你在咱们家也没受委屈吧,孩儿他妈也挺懂事挺孝顺的,所以你就放心在这儿住着吧,我可不会让你再回农村种地一个人住了。”
我只好把心中所想告诉他:“我手里确实还有一点钱,但是我想留着给你姥姥,人说70不保月,80不保天,你姥姥都90了,随时都有可能用到钱,我手里有点,以后用到的时候好能拿得过来,算是我能尽的一点孝心了。”
儿子说:“亲妈呀,我能给你养老,难道不会给我姥姥养老吗?而且到时候我能不出力?我还有舅舅大姨,家里表兄弟那么多,我们每人出一份,就足够了。我跟你保证,到了那一天的时候,我肯定给你留一部分,让你亲手交给我姥姥,让你尽孝心。”
其实儿子理解错我的意思了,我不是不相信他的孝顺,也不是对儿媳妇不信任,而是有时候谁有也不如自己有,前几天在楼下带孙子玩,几个老太太还凑一起说起这事儿呢,大家都说:“儿养老女养老,都不如自己手里有钱养老,到了用钱的那一天,如果不是自己手里有,你舍得去难为孩子们吗?”
看我还在犹豫,儿子跟说:“公司想接一个新项目,如果顺利能让公司上一个台阶,东借西凑我手里还差30万,能借的能贷的我都想办法了,所以才跟你开口,你就帮帮我吧,当你在我公司入股了,你有多给多有少给少,不够我再跟我岳父母开口去。”
我很想告诉儿子:“那是我的养老钱。”但是看到孩子那么着急,我真的是不落忍,不可能为了自己养老,就耽误孩子的事业发展啊。最后我把存折拿给儿子了,让他自己去取吧,也没多少了,希望能帮到他吧。
事事儿有话说:这是一个为了儿子不断付出的老太太,当时儿子要创业,她就拿出了大部分,最后在看孙子的过程中,又不断地用自己的那点存款补贴儿子的生活,其实儿子未尝不知道,不过就是没那么心细,相不到老妈的心中所想,也没想过提高一下老妈的零花钱。
关于养老到底是靠儿靠女还是靠存款,相信很多人有不同的看法,传统观念中还是靠儿子,因为我们为儿子付出多,但是现在也有很多独生女儿,所以以后靠女儿养老的例子也会越来越多。但是“儿养老女养老,不如自己有钱养老”,也越来越成为老人的新主张,到底那种方法更合理呢,还得看每个家庭的实际情况。
案例中这位老人的做法其实很无私,希望她的儿子能说到做到。我个人意见,是希望到生活难自理的时候去住养老院,因为能减轻孩子的负担,毕竟现在孩子们不光是缺钱,最主要还是缺时间。网友朋友们有什么不同的观点呢?一起在文末留言讨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