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日志_ 50年,196本门诊日志!江夏七旬老中医获赞有温度的“电脑”医生_门诊日志书写样本

他从医50年,

写下196本日志,

记录了患者的故事。

凡是来找他看过病的人,

再次来看病时,

他都有印象,

甚至能说出病人的具体症状和相关特征。

他耐心、细致,

心里装着病人,

尽管不会用电脑,

却被病人称为有温度的“电脑”医生。

他就是

武汉市知名老中医、

区中医院名誉院长

余永鑫。

现年70岁的余永鑫出生于湖泗街,1969年开始从事医务工作,至今已有50年整。2009年从区中医院退休后,经医院返聘,至今仍坚守在“余永鑫工作室”,为群众的健康服务,为中医药的传承操劳。

门诊日志

1

把病人“装”在心中

“他是个好医生,记性好、医德好、医术高。”提到余永鑫,在江夏的福建籍企业家何瑞华就竖起了大拇指:“我找他看过两次病,第二次去时,他把我第一次诊断的病情说得很全。”

何瑞华告诉笔者,他今年64岁,在纸坊有一家农业企业。“我患有慢性膀胱炎和胃炎,在多地治疗无果,经熟人推荐后找到余医生,经过一两个月的中医治疗后症状明显减缓。”

余永鑫对何瑞华印象深刻,他回忆道,这个病人因为尿频常年无法出差,且因为久病不愈产生较大的精神压力。“针对此类病人,不仅要进行药物治疗,还要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其疏通心理压力。”余永鑫认为医生和病人之间良好的心理沟通是促进病人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

笔者在余永鑫门诊室里看到,他的书柜里放着的196本泛黄的门诊日志,记录着余永鑫与他的病人的故事。

“门诊日志我们中医院的每个医生都有,一般的医生一页能写16个人,多半只记录基本信息。但余医生不同,他写得很详细,一页纸只写3个人,用药、症状、辨证论治都会写上。”区中医院院长熊侃告诉笔者,本子上的很多患者,都被余永鑫记在了心中。

1

耐心细致赢得患者尊重

今年48岁的游女士找余永鑫看了15年的病。15年前,游女士来区中医院看门诊,接诊医生是余永鑫。“当时睡眠不好,来找医生开药。余医生接诊的,问得特别详细。吃了几服药,不再失眠了。”游女士说,“余医生对患者的耐心细致,让我对他非常信任。”从此,她只要有个头痛脑热的小毛病,都来找余永鑫看看。

从医50年来,余永鑫诊治了大量病人。他对每一位病人都仔细问诊,耐心解答病人的疑问。在门诊,余永鑫每看一个病人要30分钟左右,细细过问和记载病状,然后对症下药。

门诊日志

每天慕名而来的病人很多,余永鑫每天都会把所有病人看完了才去吃饭。对病人,他一切从患者的病情出发,给患者交代清楚病情和病因以及治疗的中医原理,让病人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余永鑫还会进行各类嘱咐,让患者在生活的各个方面注意自己的身体情况。

1

倾囊相授代代传

“余永鑫秉承中医一脉,医术了得却从不藏私,在工作中坚持传、帮、带,为中医的传承发展作出很大贡献,这都值得后辈学习。”区中医院党委书记宗建赞许道。

门诊日志

余永鑫在中医方面造诣颇深,尤其在内科杂病等方面尤为精深。工作50年来,撰写医学论文40篇及《杏林论集医录》,先后被武汉市人民政府授予“武汉市第八届劳动模范”“湖北省老年大学优秀教师”“武汉市老年大学十佳教师”“江夏十大劳模”等多项殊荣,享受市政府专家津贴。

相对于西医,中医更注重对临床经验的积累,余永鑫把自己多年累积的中医实践经验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徒弟。区中医院妇产科主任徐嵘曾跟从余永鑫学习过妇科方面的中医知识,她是学中医出身的,且已从医20余年,但为了更好地解决老年妇科疾病中的疑难杂症,她决定拜余永鑫为师,每周都抽出一天半的时间专门向余永鑫学习相关疗法。

坐在余永鑫对面工作的医生冯源也是其徒弟,她拜师学习了两年,深得余永鑫的言传身教。中医讲究“望闻问切”,采用辨证论治的方法,通过观察病人的舌苔、了解病人的脉象等推断病因。冯源从余永鑫身上学习到了整体和辨证的思维方式,对中医的认识得到升华,让她坚定了献身中医事业的信念和理想。

江夏报全媒体通讯员 张春红 吴芬

1

门诊日志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