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家庭纠纷调解案例_ 法官院坝调解婚姻纠纷,是主题教育“往实里走”的生动展现_婚姻家庭纠纷登记表

婚姻家庭纠纷调解案例

家事法官正在调解中。

把法庭搬到院坝,为重度残疾的当事人调解婚姻纠纷。最终,挽救了当事人的婚姻,化解了家庭矛盾,并想方设法联系有关部门、周边乡邻对于当事人一家给予帮助……近日,南溪区法院家事法庭在南溪区长兴镇长春村2组农家院坝公开审理赵某起诉刘某离婚纠纷一案,取得了圆满效果。(宜宾新闻网10月20日《南溪法院:家事法庭进农家促进乡村家庭和谐稳定》)

刘某于2008年因交通事故导致身体重度残疾,无法自理。家中下有3个未成年子女需要养育,上有一对年过花甲的老人需要赡养。11年间,一家人的生活重担,全部压在刘某妻子赵某的身上。

稍谙世事的人,都可以想象这家人的生活有多么具体。赵某提出离婚,实属无奈之举,旁人也难以苛责。可是,作为一家主心骨的赵某如果离去,年幼的孩子、羸弱的老人、重病的丈夫……生活将无以为继。

古语有之,“清官难断家务事”。赵某起诉刘某,南溪区法院本可以公事公办,就在法庭里完成审理。但是,从人性化角度出发,法官们主动将法庭开到了院坝,公开审理这起离婚纠纷,一边从当事人角度出发,分析其家庭困难,邀请周边乡邻和当地村干部到庭参与调解;一边释法明理,抓住时机在乡村开展普法宣传,从挽救家庭的角度出发,促进乡村家庭和谐。

最终,刘某表示愿意努力改善家庭困境,继续维持婚姻家庭关系。这样的结果,是大家都愿意看到的。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婚姻纠纷处理不当,将会造成老年人的赡养、子女的抚养以及残疾人的基本生活保障等一系列社会问题。维护婚姻家庭稳定,大力弘扬尊老爱幼、家庭成员彼此关心、相互帮助的家庭美德,倡导良好的乡风民俗,南溪区法院家事法庭法官可谓用心良苦,最终通过一家人的矛盾的解决,“教育了一方”。同时,也为因经济困难、外出务工、家庭成员矛盾等陷入危机的婚姻问题如何解决,提供了一个正面的、可操作性强的方法。

当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正在宜宾市上下火热进行。如何让主题教育“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南溪区法院家事法庭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示范。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