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产证样本图片_ “买假证被处罚”具有样本意义

“办证!学历证、房产证、健康证……”这样的小广告满街飞背后,当然离不开买方需求。近日,北京市石景山区人民法院对一起相关案件审理后,以伪造、买卖国家机关证件、印章罪及犯伪造事业单位印章罪判处被告人郭某有期徒并处罚金。值得注意的是,案件中伪造证件的购买者龙某、黄某也被相关部门处以行政处罚。

中国人证件多,由此衍生的“办证经济”,自然也就格外火爆。“办证经济”不仅催生了市场繁荣的“证件出租”产业,而且激活了供求两旺的“办理假证”业务。然而,制售假证成利益链,使用假证成行业潜规则,执业人员的职业操守,以及各行各业的道德诚信,均被利益链和潜规则“绑架”了,而同时被“绑架”的,还有道德诚信、服务质量和公共安全。可见,严厉打击制售和使用假证违法行为,显得刻不容缓。

常言道:“有需求就有市场”。毫无疑问,这些假证,大多卖给了一些“有利益需求的群体”。比如,商人办假房产证抵押贷款的;无营业资格办假营业执照的;购房者,因限购而假离婚,办假离婚证的;经营者为偷税漏税购买假发票的;甚至违法犯罪者,为了外逃或继续违法犯罪办假身份证、假护照的……办假证者可谓是“无所不能”,只要有需要,他们什么证件都能办。

假证泛滥,严重冲击着社会诚信体系。无孔不入的“办证”广告,不仅像牛皮癣一样破坏市容市貌,也影响了社会的正常秩序。特别是,假证泛滥,有违公共安全。试想,假如一个完全没有任何资质的人,只要花上几百块钱就能买上一个医师资格证,开办私人诊所替人看病;浪费病人的钱财不说,一旦治疗不当,后果不堪设想。可见,假证泛滥造成的损失,最终还是要百姓自己埋单。

当今社会用人单位对证件过分依赖,鉴别证件真伪的意识还比较淡薄,这也是假证大行其道的原因。制售和使用假证,属于严重违规,甚至违法,应进行严肃处理。然而,现实情况却是,针对假证违法行为,除了制售假证案发后,犯罪嫌疑人受到法律制裁之外,对于使用假证的单位和个人,鲜见有受到查处的例子。可见,假证现象泛滥,缘于有关职能部门在监管上严重缺位,基本上处于放任自流的无序状态,必须引起警惕和反思。

换言之,买假证被处罚,具有样本意义。治理假证乱象,不但要从打击制假源头做起,还要从防范体制漏洞做起。首先,应建立和完善注册登记制度,在办理初始注册时,应严把准入关,将人事档案存档证明,并作为必要条件,堵住使用假证的漏洞。同时,通过执业信息网的信用档案,建立执业师信用档案及不良行为记录,加大对执业师监管力度。特别是,认真执行现有的法律法规,抓紧制定配套措施,建立严格的准入制度、执业监管制度及市场清除制度、公平交易保障制度、惩戒制度等,完善执法监督体系,使依法管理具有可操作性,确保执业管理有序运行。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