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dhod是埃及开罗吹制玻璃圈里知名的老师傅,50年前他是开罗著名的拳击手,但为了继承祖父留下的手艺,他不得不离开拳击舞台坐在高温的火炉前烧制玻璃,而现在当年父亲的苦恼又出现在他身上。【摄影:ChristopherWilton-Steer,环球旅行摄影师/来源:去驴行】
吹制玻璃这门手艺诞生于2千多年前的叙利亚,但在一千年前的埃及大放异彩,在漫长的埃及文化历史中,吹制玻璃被运用到了建筑,生活用品等不同领域,为古埃及留下了色彩鲜明的文化,留存至今,吹制玻璃已是开罗最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作为开罗吹制玻璃最有经验的匠人,Hodhod有自己一套制作玻璃的方法。他每天回收周围城市的旧玻璃,然后通过回炉重新制作,再用氧化物给玻璃上色。这一系列的工序极为繁琐,并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但烧了几十年玻璃的Hodhod深得其道,是这个行业里的佼佼者。
正在读大学的儿子现在正在Hodhod工坊里学习,提到自己的孩子,Hodhod显得十分矛盾。他希望儿子继承这门祖传手艺,就好比他年轻的时候一样,最后接过父亲的接力棒。
把自己的技艺传给孩子,是Hodhod最理想的希望。在Hodhod看来,同样是吹制玻璃,其他人只能吹出模型,而经过他手艺制作出来的玻璃才是真正的艺术品。这是Hodhod的自信,因为这门手艺已有5百多年历史,经过数代匠人的革新,已经十分成熟且精湛。
但Hodhod知道,现在的年轻人没有人会愿意坐在高温的火炉前,而且一天工作高达十几个小时。所以哪怕是从小受自己熏陶的儿子,大学毕业之后也许都会离开。为了传下这门手艺,他不得不考虑找一个来自家庭以外的学徒。
但尽管Hodhod悉心教导,却很少有学徒能够忍受高温的工作环境。所以要想找到接过自己衣钵的学徒,他必须是对传统手艺有着执著的工匠精神,甚至是奉献自己一生的准备。
因为与许多埃及非物质文化手艺一样,受现代文明影响,消费观念改变,外来市场冲击等因素,传统手艺的生存空间极为狭小。图,Hodhod助手在查看半成品玻璃
现实的因素让传承手艺的这条路步履维艰。望着高温的火炉,Hodhod不由得陷入回忆。50年前父亲支持让他学习拳击远离这门手艺,可当父亲逐渐老去,为了不让祖传的手艺丢失,他终止了自己的拳击生涯,回到故乡接过重担。
但50年后自己逐渐老去,他却发现找不到一个愿意牺牲的学徒,如同当年自己一样牺牲了自己最喜欢的拳击事业。现在,Hodhod吹制的玻璃因古法制作,被运用修复埃及古建筑上,但Hodhod知道没有人会因为这些成就对吹制玻璃产生浓厚的兴趣,而即使有,也很难有“工匠牺牲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