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采样小组抗疫纪实
争分夺秒挽救人民群众生命,动用一切力量救治百姓。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在海南省三亚市海棠湾畔,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涌现出了一批批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不畏艰险不怕牺牲、迎难而上抗击疫情的感人典型和英勇事迹,以实际行动谱写了新时代解放军爱民为民的诗篇。
↑疫情期间的海南医院。柏林摄
果断决策上下一心战疫情
“不畏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1月21日,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党委在紧要关口召开了一次特别会议,成立了由周登峰院长、李国勇政委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制定应对工作方案,提早进行疫情工作筹划,认真研究制定下发了医院疫情防控实施措施,并将防疫内容逐条分解,明确任务,责任到人。
全力配合临床一线战友们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防控战,成为全院上下的共识和自觉行动。
军人诊疗中心紧急改为发热门诊;从各科室抽调40名精兵强将增援发热门诊当即进入实战状态;门诊、急诊、热带医学科、呼吸与急危重症科等科室全体人员取消休假,全身心投入疫情防控,24小时在岗值班,吃住在一线;消毒、隔离、护理、重点人群排查等方案和措施相继出台,筑起了一道“不畏防疫墙”。
↑奋战在发热门诊的医护团队。王璞 摄
如果说抗击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是一场战役,那么医院的发热门诊就是抗击新冠病毒肺炎的首道防线,承担着排查疑似患者的重任。门诊楼、军人诊疗中心、急救部、住院楼等区域对进出楼宇的人员逐一进行体温排查,引导发热患者自觉前往发热门诊就诊,将可疑传染源阻隔在楼外,一切按照既定方案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快速筹措千方百计调物资
1月23日,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在全国首次检出无症状病毒携带患者,院领导和专家们的心顿时紧锁:这种传染性极强的未知病毒,如果不能快速进行有效控制,后果难以预料。大家一致认为,疫情防控,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是关键。
医院热带医学科主任李慧灵夜不能寐,她想到了多年前抗击非典疫情的场景,“不畏新型病毒目前还没有特效救治药品,作为医生到底该如何应对?”这是海南医院面临的一大难题。三亚市是一座旅游城市,正值春节临近,大量武汉旅居人员的涌入,急需加强防疫措施是第一道关口。一系列的防控措施在李慧灵脑海中闪过,但现实的情况是医院此刻没有条件做核算检测。
↑战疫巾帼李慧灵。柏林 摄
没有什么比拯救生命更重要,没有什么比抗击疫情更紧迫。此时,两件事立即要做,一是向市委市政府汇报情况,请求支援;二是联系广东业界人士,紧急大量调配医疗物资。
没有时间犹豫不决。“不畏我有很多的同学在广州,我的母校南方医科大学也在广州,用尽了我自己的全部能力来协调抗疫试剂。”李慧灵说。李慧灵第一时间向三亚市政府汇报了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进展情况,并提议制定“不畏网格化、地毯式”对来自武汉传染源核酸检测排查的战略措施。大年三十晚上,三个集装箱被紧急搭建改造出一个新的核酸检测实验室;大年初一,医院又紧急从广东调配核酸检测设备进岛。
↑誓言:海南医院战疫一线人员火线入党。柏林 摄
“不畏鏖战火线”白衣战士勇向前
灾难面前,动员令、请战书、决心书、火线宣誓、火线入党……医院医护人员置个人安危不顾,主动请缨参加抗疫一线工作,彰显人民子弟兵的英雄本色。
医院指派李慧灵紧急培训了128名核酸检测采样员,使筛查速度大大加快,防止更多的传染源流入人群传播。他们有的是已经57岁抗击非典的老兵,有的是24岁花样年华的少女,有的是孩子才2个月的年轻妈妈,主动请缨深入社区、酒店采样做核酸检测,每日标本检测能力达到千份。
来自医联体卫生服务站的唐蜜是采样小组的分队长,是这支采样小组队伍中年龄最大的。“不畏自己曾经是一名海军军医,退伍不褪色,必须挺身而出。”
↑为祖国采样-疫情采样员在国旗下整装。柏林 摄
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唐蜜早已练就了过硬的心理素质,面对异常繁重的采样任务,每次出发前,他总会和战友互相打气,不吃不喝奋战近10个小时,有时才下战场,又接命令,完成疫情工作后已到凌晨2点多,最多的一次,他们连续去了5个地点,采样1000余名湖北籍群众,憋闷、大汗淋漓,全身衣服连同隔离衣一起湿透,当夜风吹来,一下车又冷又饿又累,但是他和战友们从没有一句怨言,体力严重透支也阻挡不了他们前进的脚步。有同事看他年龄大了怕他吃不消,他却说,我是一名党员,是一名退役军人,必须站排头顶上去。唐蜜几句话彰显出了一位疾控一线奋战了30余年老同志的责任与担当。
时间一刻不停,抗疫的脚步也不曾停歇,1月29日上午,三亚南田医院的李霜云和队友们接到了一个艰巨任务,目标是对来自武汉华南海鲜市场的高危人群进行采样,24岁的她连续奔波300公里,历经7个多小时穿上厚厚的防护服,穿梭于各个隔离区域,面对各种站立下蹲、转身、操作幅度受限,雾气模糊了护目镜等难题她依然圆满地完成了50人的采样工作,因为路途遥远和闷热加上饥饿和劳累,在坚持完成采集任务的最后一刻晕倒在了返回的汽车旁,然而第二天她依旧按时上岗……一幕幕感人至深的场景在这支核酸检测采样队伍中每天不断上演。
↑海南医院疫情采样团队准备出发。匡野摄
直面艰险“不畏硬核精神”战果硬
肖洪平是一位有着30年驾龄的老司机,对于这次保障任务,对他而言非同寻常。疫情发生以来,他放弃春节假期,主动报名参加了这次运送任务。因为没日没夜工作,吃饭不及时,他的胃病又犯了。肖洪平坦言,相比身体的劳累,精神的紧张更让人难受,“不畏不害怕是假的,不过你看到战斗在一线采集样本的医护人员,他们很多才20岁出头,和自己的孩子差不多,他们不怕,我还有什么理由害怕!”
在全院上下的共同努力下,经过40多个日夜的艰苦奋斗,医院取得了抗击疫情的阶段性胜利,上门取样筛查13775例,成功检测省内首例无症状感染者,为地方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承担了三亚市和周边8个县市核酸标本检测已过万余例,共筛查阳性患者41例,其中确诊患者26例,占三亚市确诊患者48.15%……大规模的核酸筛查关口前移,做到了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随着3月8日最后一名确诊病例治愈出院,三亚收治确诊病例实现清零。
↑发热门诊一线人员安慰患者。王璞 摄
精彩继续,传奇续写。这场疫情阻击战是一种见证,见证了人民危难之时党和政府与人民子弟兵的一种担当,这场救治也见证了一种高效的军民精诚合作,每一个参与其中的领导、医生、护士、司机和工作人员都不辞劳苦、不惧危险,尽职尽责。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