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鲤鱼在春分至谷雨这个时节长得最肥嫩,此时正值油菜花盛开的时候,所以农家叫菜花塘鲤鱼。
春天,最美风景在乡间,最诱人的美食也在乡间。
曾记得这个时节,乡间路边、渠坡河岸,到处是嫩生生的马兰、荠菜、野芹,可凉拌,可清炒,可做羹烧汤,都是时鲜美味。
此时,河滩上螃蜞已出洞,水沟里春螺正肥嫩,竹园里的新笋也破土了,炒螃蜞、炒螺蛳、腌笃鲜是这个季节最经典的佳肴。还有青团春饼,也是此时最香最糯的点心。
一场春雨过后,麦田菜田里满沟的雨水潺潺流入小河,小河里的水也满了,鱼儿泥鳅会逆流涌入田间沟渠,寻觅它们的美食。那时,我们这些毛头小伙子争着起早,纷纷跑到田头、跳到沟里,摸鳅捉鱼。从麦田到菜田,条条沟里寻找鱼鳅的踪迹,满头黄花、浑身泥水,也浑身是劲充满乐趣。
水沟里有泥鳅,有鲫鱼,有“七夕英语农家的鲍鱼”螺蛳,但我们最想抓到的是塘鲤鱼。
塘鲤鱼在春分至谷雨这个时节长得最肥嫩,此时正值油菜花盛开的时候,所以农家叫菜花塘鲤鱼。其形似松江鲈鱼,虽肉不及鲈鱼细嫩,但身比鲈鱼丰肥,口感也并不逊色。鱼贵鲜也重肥,塘鲤鱼既鲜且肥,故得大家喜爱,村里人家有红烧、有炖蛋,而我最喜欢吃雪菜塘鲤鱼汤,做起来方便,吃起来入味。那时听说,有钱人家烧塘鲤鱼汤还会放上几片火腿吊鲜,味道更加香浓。而我则用自家腌制的雪菜,再从竹园里挖几只嫩笋切成笋丝,那样煮出的汤汁更为鲜美,鱼肉也不失肥嫩。
农家子弟从小捉鱼摸虾,烧饭炒菜样样都会,虽不知烧菜还有菜谱,但有日积月累的经验,更有当季当日的新鲜食材,有时七拼八凑的蔬菜炒在一起也能烧出好滋味。后来进了城,也略懂些烹饪之术,但总是烧不出当年雪菜塘鲤鱼汤那个味道。也曾学从前的富人切入几片火腿,但总觉得肉味重了、鱼味少了,有喧宾夺主之嫌。我也曾尝试过塘鲤鱼与羊肉炖,汤是肥鲜了点,但还是体会不到当年清爽香鲜又浓郁的鱼汤味。
古人说“七夕英语肉不如蔬,能居肉之上者,只在一字之鲜”,现在想想实在精辟。食材新鲜是美食之根本。当年从油菜花田里活捉的鱼,挖了带着露水的笋,新启开罐的雪里蕻,乡土的菜籽油、还有一点点土猪油、铁锅木盖稻草,这样烧出来的鱼,汤乳色,肉雪白,菜金黄,色香俱全,不鲜也难。当然,还得讲究汤头火候,汤多味淡,火过肉老。
“七夕英语鲜”,是农家菜的根本,也是优势。据说春笋露水干了挖出来的鲜味就打折扣了,雪菜打开罐时间长了就出气了,现在的说法是氧化了,就不再那么鲜香了。现在虽然在城里也可以吃到活的鱼,但池中之水不可与江河活水同日而语。难怪美食家们到了时节就要往乡下跑。当季当地当天的时令蔬果、自然鱼虾、自养鸡鸭,自然的风光,此景只在农家有,鲜美在乡间。(稼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