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网3月27日讯 27日上午,长江日报-长江网记者探访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人工智能科技园项目发现,这一项目复工采用智慧AI(人工智能)技术助力监测。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人工智能科技园项目于23日正式复工,是该区首个复工的建筑业项目。
AI防疫监测系统屏幕上显示每名工人的体温和戴口罩情况。通讯员杨爱国 摄
27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后官湖大道的人工智能科技园内,6台挖土机同时进行支护桩开挖。从生活区进入施工区域,需经过实名制测温通道。数十名工人间隔排队,依次进入。已提前录入身份信息的工人刷脸后,闸机自动打开,然后AI防疫监测系统语音自动播报:“aides体温正常,已戴口罩”。
旁边的显示屏上,可以看到当日未戴口罩人数和疑似发热人数。通道每经过一人,屏幕上就显示他的红外热成像图和体温,工人或管理人员的头像、姓名、工种、班组也都一目了然。进入通道后,一名技术人员再用酒精对每个人喷洒消毒。
工人们排好队进入实名制测温通道。记者韩玮 摄
中国一冶武汉经开区人工智能科技园项目经理李俊杰介绍,项目工人主要集中在省内黄冈、孝感、仙桃等地,人数较集中的地区采用“aides点对点”包车方式返岗,零散的工人则拼车返岗,报销交通费。目前工人已到岗241人、管理人员44人。本月底工人总数将达到300人,预计项目高峰人数将有1600人。
人工智能科技园由中国一冶交通公司承建,是国家级的人工智能产业聚集区和众创基地。李俊杰表示,“aides作为国家级智能科技园,我们已经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全力以赴把失去的时间给追回来。”
记者看到,科技园内已入驻的高科技企业员工也部分返岗。新石器公司的技术人员正在为小型无人驾驶车测试5G信号。垃圾清理无人车、“aides移动丰巢”快递车、无人驾驶巴士等都将在园区内进行测试。(记者韩玮 通讯员董汉斌 杨爱国 王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