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3月27日召开会议,分析国内外新发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运行情况。在宏观政策方面,中央政府首次提出“适当提高财政赤字率,发行政府特别债券”来应对疫情对经济的影响。
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1月至2月的经济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国内经济面临压力然而,随着海外疫情的迅速恶化,外部需求的下降和全球产业链的阻碍可能会使经济在第二季度承受压力。3月26日召开的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第一季度例会也提出了“加大经济下行压力”的判断目前,许多欧美国家已经实施了大规模的财政刺激计划。中国的宏观政策是什么?
政治局会议决定加大宏观政策的调整和实施力度抓紧研究,提出一揽子积极应对的宏观政策措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应该更加积极和有希望。稳健的货币政策应该更加灵活和温和。财政赤字率应适当提高。应发行特别政府债券。地方政府特别债券的规模应该扩大。应降低贷款市场的利率,以保持合理和充足的流动性。
提高财政赤字率发行专项国债
这是中央政府首次提出“适当提高财政赤字率发行专项国债”
考虑到2019年赤字率将为2.8%,这可能意味着今年赤字率将超过3%此前,许多机构和经济学家建议将公共预算的赤字比率提高到3%-4%
今年2月,原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吴晓灵、原国家社会保障基金委副主任王忠民、清华大学金融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马军、中国金融科学院院长刘尚希等17人提出今年适当提高赤字率至3.5%,争取7000亿元资金。第二,建议发行规模不低于1万亿元的专项国债。
中国历史上曾两次发行特别国债1998年,财政部首次向四大国有银行发行了2700亿元的专项国债。募集的资金用于补充四大银行的资本,化解不良资产,提高四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第二次是在2007年,发行了1550亿元特别国债,购买2000亿美元外汇作为中投公司的资本,以缓解央行的流动性对冲压力。日本、韩国、智利、阿根廷等国家都发行了特别国债,主要用于应对地震等自然灾害和灾后恢复、金融危机或主权信用危机对冲等。
中国四十国论坛(CF40)高级研究员张斌早些时候对《鄱阳湖新闻》表示,当前宏观经济运行的特点是总需求低,经济增长低于潜在增长。防止大范围信贷紧缩的风险尤为重要。发行专项国债可以增加全社会的广义信贷,弥补流行期间商业贷款的下降,有助于保持广义信贷增长的基本稳定。为资金缺口融资的最佳方式是发行低成本、长期、政府信用的特别政府债券。”
张斌还强调,要吸取以往经济刺激计划的教训。政府收支之间的差距不能让地方政府从商业金融机构融资。这样做实际上是放弃了利用政府信贷以低成本融资的优势。不仅融资成本更高,还可能给金融机构留下大量不良资产,增加系统性金融风险。政府收支差额不能由企业支付,企业没有帮助居民和企业部门渡过难关的初衷。
中信证券研究部指出,如果发行特别政府债券,基础设施将补充短板或成为其主要投资:1)预计特别政府债券将主要用于补充基础设施短板,在特别债券和政策融资的基础上,基础设施在稳定经济中的作用将进一步加强,以应对经济增长和就业压力的下行压力;2)可以创新特殊政府债券的使用方式,利用部分特殊政府债券支持银行发行可持续债券,提高银行的信贷投放能力和意愿,通过乘数效应进一步扩大特殊政府债券的政策效应。3)客观上,如果发行专项国债有助于缓解财政压力,则间接促进了其他领域政策的实施,如防疫、企业减免税、地方转移支付等。
从前两次发行的历史来看,特别国债的发行需要由财政部提出,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比赤字率的调整等需要在全国[两会上决定的问题更灵活。如果发行特别国债能够提振基础设施增长,它将在稳定经济和主体预期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
政治局会议还重申了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的必要性
2-019年新增专项债务限额2.15万亿元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投资司副司长刘世虎在3月份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扩大地方政府特别债券的规模,及时准备特别债券项目,支持具有一定效益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CICC研究部门预测,2020年,公共总预算赤字率可能会增加到3-4%,地方政府的专项债务可能会增加到4万亿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