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者:王玲演讲:福建省图书馆演讲时间:2019年12月
感谢福建省图书馆和省社会科学协会给我这个机会在这里分享冯梦龙的工作。冯梦龙是明代中后期著名作家。他来自苏州,但他曾在福建省寿宁县担任过四年的县长,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七品县长”他被福建省列为古代六大历史文化名人之一。
王玲研究员现任中国通俗文学学会冯梦龙研究委员会第一副主任、福建省冯梦龙研究委员会主任。他获得了中国通俗文学终身成就奖。他长期关注冯梦龙的相关研究,发表了许多论文。
作家冯梦龙
冯梦龙来自江苏省苏州市。他大半辈子都在苏州度过他生活在明朝中后期。明代中后期的社会特征是,当时的封建社会开始慢慢解体,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大量增长,新兴的市民阶层开始壮大,商品经济显示出了生机和活力。然而,冯梦龙居住的苏州也是明代商品经济最发达、市民最活跃的地方。因此,冯梦龙的作品包含了苏州元素和商业元素
冯梦龙生于明神宗万历二年(公元1574年),卒于唐代龙武二年(公元1646年)根据我们目前的研究,冯梦龙最终很可能会死在福建。然而,由于他的墓地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找到,这个问题还没有解决。晚年,冯梦龙坚持反清复明。当时,北方的清军向南进军。明朝已经非常腐败,无法阻止清军的进攻。冯梦龙从苏州来到浙江。当听说南明唐王在福建称帝时,他从浙江泰州渡海到福建福州。他在福州出版了他的最后一本小书,名为《中兴威乐》,旨在建议明朝实现所谓的“中兴”清军占领福州后不久,冯梦龙就不再出现在档案中。他不久后去世,享年72岁
冯梦龙的一生主要致力于文学创作。他当了4年官员。当他十几岁时,他被承认为学者。他是苏州的一位著名学者,但后来他终其一生都未能通过考试。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冯梦龙57岁。他真的忍不住。他去补偿一个名叫隋恭的进贡学生。年功是对这种“老学者”的一种待遇,有点类似于我们现在所说的“等效教育”。进贡学生冯梦龙不能当县长,只能当官员。因此,他去丹徒县(今镇江)培训,在那里工作了4年,得到了老板的赏识,老板向皇帝推荐了冯梦龙,并说冯梦龙有空。但是冯梦龙此时已经60岁了,他不是举人,更不是进士,硬件条件也很差。因此,他决定把冯梦龙送到福建省寿宁县
寿宁县当时是一个标准的高山水冷式地方。城关海拔近800米,非常偏远。那么,你去不去?冯梦龙要走了
你为什么要去?当时,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有一个主流观念,那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和天下”。修身养性,团结家庭,就是提高修养,改善家庭。然而,如果一个人想为世界和普通人服务,他就不能不做一名官员。封建社会没有提供其他渠道。这和现在不一样。不是所有人都需要成为官员。有许多渠道和许多事情我们可以为祖国服务。所以冯梦龙为了实现他的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愿意试一试寿宁,一个山区的小官吏。
除了寿宁四年的仕途之外,冯梦龙大部分时间都在从事文学创作,所以我们现在对他的评价是,经常说他是作家、思想家、戏剧家。在文学和历史领域,冯梦龙一生写了大约3000万字。最著名的是他的通俗文学作品,如《三言》中的120部小说。这些作品是针对公民和人民的。冯梦龙的思想在当时是比较先进的,从后代人的角度来看是很有前瞻性的。他还改编了大量的歌剧。所以后世对他还是有评价的,称他为中国通俗文学艺术的大师
对于冯梦龙的作品,我大致将其分为十类第一类
被称为口语小说,这也是最著名和最有影响的代表作品有《喻世明言》、《经世通言》和《兴石亨言》,共40篇。第二类
是讲历史的小说,其中最著名的是《东周纪》,它把春秋战国时期数百年的历史用生动的语言改编成著名的通俗文学作品。第三类
是冯梦龙的民间小曲、民歌和民间笑话集,然后整理、评论和出版。一本名为《拐枝儿》的书主要记录了当时苏州的民间曲调还有一本叫《民歌》的书,主要收集苏州的民歌还有一个“笑屋”,基本上是苏州收集的一个笑话这三本书也是受欢迎的文学作品。通俗文学是冯梦龙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作品。它也被称为通俗文学这一概念由郑振铎先生在《中国通俗文学史》中首次提出,至今仍在使用。
的第四类是草图冯梦龙有四个精彩的小品,一个叫《古今谈书》,是对他接触过的过去的文献或野史记载的内容,以及他听到的故事中的精彩事物进行总结和评论。其中有许多深刻的思想。另一本是《太平广记钞》《太平广记》原是宋太宗当年编纂的一部巨著。读完这本书后,冯梦龙把他认为精彩的东西抄写下来,分类并加以评论。还有一本名为《爱情史简介》的书,专门讲述古代爱情故事。另一本书,智囊团增刊,讲述了各种带有评论的智慧故事
第五类是散曲和诗歌封建时代的文人更加重视文学和诗歌。冯梦龙一生写了许多诗,发表了几首诗,但不幸的是,这些诗大多已失传。我们现在可以从冯梦龙的《守宁智代》和其他零散的歌曲中收集到大约12首歌曲。冯梦龙还写了许多散曲。他把自己的散曲和别人的散曲编成了一本叫《太下邹欣》的书,也很值得研究。
第六类是歌剧歌剧在当时相对流行,并且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冯梦龙改编了许多其他人的戏剧传说,主要是将文本中相对粗糙和困难的部分改编成相对容易理解的部分。他已经改编了十几本书,包括《莫寒斋丁本传奇》冯梦龙自己写过两部歌剧,其中一部叫做《双雄集》,是他30岁时写的。另一个例子是,他在寿宁当县长时,白天工作,业余时间写作。当时,他写了一本名为《一切都够了》的书第七类
,以前介绍的是冯梦龙的文学作品,他也有一些历史作品,如地方志中国自古就有编纂地方志的传统,但在古代的演变过程中,地方志的发展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汇编通常由地方官员主持。事实上,一些学者被邀请写地方志。结果,越来越多的八股文和机械复制的内容产生了。相反,在人们中间没有生动、活泼和真实的东西。冯梦龙在寿宁任职期间,还编纂了一本县志性质的书,即《寿宁为志》他的书的专栏设计是基于现实,没有使用旧县志的刻板印象。为什么叫做“等待志愿者”?他的观点是一切都有一个理解的过程。过去,县志上肯定有很多东西没有写清楚。当我这个时代的人冯梦龙完善了他们,我写的县志还会完善吗?当然不我写的冯梦龙的作品肯定有不准确和不完整之处,那些“等待”的人需要继续补充和完善它。基于这一思想,冯梦龙把这本书叫做《守宁志》冯梦龙死后,他的许多著作在清朝时并没有在中国找到,因为他主张反清复明。冯梦龙的《寿宁智代》在清代方志中有目录,但未见有书。直到1981年,寿宁县才把保存在日本上野图书馆的《寿宁智代》的唯一版本以电影版的形式带回来,并在检查后提交给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本书可以称为冯梦龙的官方回忆录,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第八类是历史回顾这些主要是冯梦龙晚年写的。清军入关后,明朝濒临灭亡。为什么明朝灭亡了?冯梦龙写了一些关于历史的评论文章来分析和总结这个问题。
第九类是历史传记。冯梦龙在这方面最著名的著作是王阳明的《王阳明生于荆鸾录》
第十类是儒学研究著作冯梦龙也写了许多关于儒学的著作
以上是冯梦龙作品的简单分类总而言之,冯梦龙在历史上的地位对作家来说是最重要的,其代表作是《三个字》福建省寿宁县冯梦龙纪念馆内
正如我前面提到的,冯梦龙几十年没有通过科举考试。他57岁成为龚升人,60岁成为县长,64岁卸任冯梦龙于明朝崇祯七年(公元1634年)到达寿宁。具体的出发时间是旧日历的6月13日,因为那天冯梦龙去见了他的导师齐比亚,他的导师向他的上级推荐了他。祁比亚的日记记录了这件事。从那时起,冯梦龙就已经出发了。根据我们目前的调查,他应该从苏州经杭州乘船去衢州。到达衢州后,我走山路,穿过仙霞岭,到达浦城,然后从浦城到建瓯建宁府报到,再经政和县到寿宁上任。当时,在政和寿宁县交界处有一个地方叫石门关。那里的山路非常危险。当地人在山上挖了一个洞,只能用来通行。当地人说有时需要点三支蜡烛才能穿过这个洞。由于旅途艰难,冯梦龙记录了他到达寿宁的日期,即旧历八月十一日,也就是说,他在去新岗位的路上走了两个月。
在寿宁,冯梦龙担任县长四年。后来,清朝的抚宁太守巴丽(此时,寿宁已不在建宁府管辖,而在抚宁府管辖)。在修订地方志时,他对冯梦龙的“简政、明刑、先文、亲民、礼民”进行了评价,即冯梦龙处理政务简明扼要,不增加人民负担。处理案件清晰明了;同时注意当地的教育。他对当地人很友好,尊重读者。有一个朋友叫徐,是福州的布衣学者和藏书家。他认为冯梦龙是当时福建57位县长中最优秀、最有才华、也是最无忧无虑的他做了一个有趣的评论。如果他想清闲,他不想在那个时候做任何乱七八糟的事情。他不想给老百姓增加额外的麻烦。当他有空的时候,他甚至不想寻找人民的精华,也不想读一些文章。因此,冯梦龙很清闲。
图1
石门关地方留存历史资料当冯梦龙通过石门关的一个山洞来到寿宁时材料和图片
冯梦龙的《寿宁智代》材料和图片
冯梦龙《民事判决公告》手册初稿数据和图片
冯梦龙的仕途不止于此。
何关心的问题,他作为一个古县长根本不必关心。例如,如果他发现当地人相信女巫而不是看医生,他应该问。当地人在冬天烧山来收集灰烬。他发现这样燃烧的山脉很容易被烧成山林,并特意提醒了山里人。
他处理的问题不一定作为古代县令处理,如改变风俗习惯。他发现当时的寿宁有重男轻女和溺女的坏习惯。在封建社会,对付这种民间恶习并不容易,但冯梦龙认为,民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必须加以控制。所以他发布了一个通告禁止杀害女婴。他作了诚实和真诚的陈述,然后伴随着行政和司法措施。规定如果有人溺死了婴儿,他周围的人必须报告。如果他不报告,他也必须接受调查。此外,要求所有乡镇定期向县政府报告情况。
冯梦龙当官员才四年。他充满激情,敢于承担责任,不怕劳动,不怕挫折,并且尽力而为。那时他已经60多岁了,经过大量的经验,他能够冷静地处理任期内的问题。在业余时间,他写诗,写剧本,带儿子去学习儒家思想。这是他在寿宁官职之外的精神寄托。
冯梦龙曾在结案时调查过西溪西浦村由于历史时代的局限,冯梦龙也有其不可避免的局限性。我想介绍一下冯梦龙在此期间的经历。我希望更多的人能理解冯梦龙,继承和发扬他所展示的积极因素。我认为这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
年冯梦龙在寿宁期间,写了一首名为《戴青亭》的诗,可以作为他当时心情的写照:
”县城位于崔伟,有一个像织锦棚一样的浮动家庭。三座山峰在南方落下帷幕,一万棵树覆盖了北方的城市。偏远地区的人们很难到达那里。多云的山脉让生活更容易。老梅标又冷又有趣。我和青儿一样。“
光明日报(第10版,2020年3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