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进入扶贫开发“艰苦奋斗”的冲刺时期。容易脱贫的群体基本上已经脱贫。大多数尚未摆脱贫困的群体都是深度贫困群体,他们很难摆脱贫困,很容易重新陷入贫困,很难用传统方法摆脱贫困。如何保证这些群体在摆脱贫困后继续增加收入,不再回到贫困状态?作为回应,卢希安县在坦巴村探索了一种基于资产收入的扶贫模式。
扶贫资金转为长期稳定的财产性收入
2017年,作为省级贫困村,坦巴村有196户贫困家庭,565人。大多数精干的劳动力都出去工作了。这个村子里的大多数劳动力都是五六十岁的人。他们中的大多数人种植水稻和玉米,仅够他们填饱肚子。他们的收入主要依靠外出工作。
产业发展,贫困家庭收入持续增加,坦巴村更加美丽。夏廷贵为缺乏资金、技术和体力的贫困家庭拍摄了256张+199张,他们如何摆脱贫困?卢希安县设想是否可以将扶贫专项资金投资于农业、水产养殖和其他项目,以形成资产,并转换成股份,在不改变用途的情况下量化给贫困家庭。也就是说,通过实施资产收益扶贫,财政涉农资金将从无偿补贴转变为有偿投入,以创新财政涉农资金的供给和使用机制,达到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目的卢希安县
扶贫开发局扶贫股股长鲁红彩认为,这种实施方式的优势在于财政扶贫资金可以转化为存量资金,一次性补贴可以转化为长期稳定的财产性收入。
经村上一议,卢希安县投入扶贫专项资金1400万元,在谭坝村建设村扶贫工业园车间,总面积1.2万平方米投资700万元建设医疗保健中心。理论上,
是通过资产收益用于扶贫的财政资金,用于固定资产投资,形成可验证的实物资产,从而降低投资风险。
和坦巴村,小风险的原因是什么?坦巴村第一书记李文国告诉记者:一方面,该村种植了大面积的粮油作物、甜橙和蔬菜,需要建立一个加工厂。标准工厂可以为其提供一个“生产车间”。另一方面,在泸州国家高新区的医药工业园区,小企业很难找到工厂,而坦巴村有土地可用。
有一家建材厂在Tamba村租用了大部分标准厂房,还有一家食品加工厂在该村租用了3000平方米的标准厂房。该村还引进了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服务、农业机械化推广、农业生产经营信息等服务企业。业主租用了村里的扶贫工业园来种植和管理甜橙。坦巴村收取租金和服务费,年收入超过70万元。这种收入可以转化为贫困家庭和脱贫家庭的稳定收入。
有稳定的收入,2017年底坦巴村退出省级贫困村序列
年12月19日,张坦巴村的一群贫困家庭收到了12年
|的一次性补偿金,非常高兴地提到了资产收益的分红。扶贫专项资金用于建设村级扶贫工业园出租厂房,确保贫困家庭收入稳定。1992年7月10日,张收到奖金14602元,喜气洋洋。他说:“我家有一亩多地,每年只能种水稻和水稻。收入不超过2000元现在我被调离了,我成了村里的股东,我还能拿到一万多块钱,真的很值得。
曾经“被冻结”的土地得到了振兴,资产变成了资本,资本变成了股份,红利分配给了农民...7月10日,第一次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分红会议在泸县玉寺镇田坝村中创园厂房召开。坦巴村的另一种基于资产的扶贫给当时的贫困家庭带来了欢乐。
近年来,随着卢希安县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深入,坦巴村率先在全国推行农村宅基地退出储蓄指数,由县转市转省
据了解,坦巴村中创源厂房一期工程总面积为58.6亩(包括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通过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共获得土地44.45亩,总投资1900多万元。其中,陆川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投资1200万元,村股份合作制投资664.1万元,坦巴村一、三村民小组投资58.6万元,建设标准化厂房1.2万平方米。建成后,它将以每年67万元的租金出租。根据这些股份,第一和第三个村民小组获得了2.39万元的股息。
当时,谭坝村作为一个省级贫困村,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如分散的旧村减少,农村建设用地闲置等。改革势在必行。
谭坝村将宅基地复垦为耕地,并将腾空的剩余建设用地指标经规划调整和审批后转入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土地“进入市场”,即村股份经济合作社领导并建立了一个经济实体,成功地将资产转化为资金。农民的土地按照“进入市场”的年限进行补偿
年,坦巴村宅基地退出复垦148亩,村集体保留44亩,节约建设用地指标104亩。通过全县建设用地指标交易,资金1144万元,退出宅基地的农民获得补偿980万元,村集体获得收入90万元。44亩土地入市,实现资金783.2万元,土地成本766.8万元,增加值16万元。
获得了12年的一次性补偿奖金,使坦巴村16户贫困户获得40多万元资金,为其种植业发展增收致富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丰富了精确的扶贫措施
探索了一条基于资产收益的扶贫新路,鲁县扶贫移民局和榆次镇相关干部都有一把“尺子”来衡量。榆次镇
199副镇长王毅表示,通过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资产使用和股份转人扶贫,解决了贫困资产保值增值和贫困人口收入可持续性问题,使贫困农民成为“股东”,以股权红利凭证的形式巩固了贫困人口的资产和收入分配权, 增加穷人的资产收入,让穷人分享改革红利,并促进实施准确的扶贫。卢希安县扶贫开发局负责人认为,资产收益扶贫有三个好处。首先,它不仅允许没有劳动能力或劳动能力弱的贫困人口分享金融支持工业发展带来的红利,而且在收入分配中优先保障他们的收入,丰富对赤贫人口的精确支持措施,弥补扶贫的薄弱环节。第二,通过资产收入减贫将金融投资形成的资产量化为股份,并将其分配给缺乏技术和技能的贫困家庭,从而实现准确的家庭对人民的目标,并将工业发展与贫困群众的利益紧密联系起来。三是通过产业和农民持股、就业和分红的可持续发展实现扶贫。其效果不仅迅速,而且是长期的。它不仅降低了扶贫后贫困人口重返贫困的风险,而且实现了“标本兼治”的长远目标。它确实使穷人能够分享农村改革和发展的成果。
泸州日报记者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