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垄断,耗资7万元的ECMO在我国实现了技术突破。

最近,新型冠状病毒的流行形势已经蔓延到全世界。对于那些患有严重疾病的病人,没有办法用传统的方法来治疗他们。他们可能需要使用一种特殊的装置,即ECMO。

在这场肺炎流行中,ECMO是一个巨大的力量展示。许多重病患者濒临死亡,最终通过ECMO获救。ECMO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危重症患者的最有效和最后一道防线。

首先推广什么是ECMO

说到ECMO,如果不是医生,你可能不太熟悉。ECMO的中文名字是体外膜氧合机,俗称“人工肺”。由于心肺功能严重受损,本机器主要用于帮助患者从外部持续呼吸。

机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压力将人体的静脉血排到ECMO,然后在机内补充氧气,保证血液中有足够的氧气供应,再输送回人体,从而为人体提供必要的氧气,保证严重肺外伤患者身体体征的稳定。

但是使用ECMO的成本非常高。关于ECMO有一句流传很广的谚语,就是“ECMO一环,黄金一千万两”。目前,ECMO的起步价需要70,000英镑左右。此外,它还需要每天花费1万到2万元的运营成本,这相当于使用ECMO时每周大约14万元。此外,ECMO治疗目前不包括在医疗保险范围内。因此,医院基本上不会使用这种机器,直到它是绝对必要的。

和ECMO的运营成本如此之高,不是因为其设备价格高,而是因为其相关配套成本非常高。目前,一台ECMO的成本只有160万左右,而一台移动ECMO的价格只有300万左右,这类似于医院里的一些大型设备。

但ECMO操作所需的离心泵头、管道、一次性肺膜等耗材价格昂贵,需要从国外进口,所以ECMO的每一次操作都需要大量的成本。

也是因为ECMO的成本太高,所以目前很多医院都没有配备这样的设备。目前,全国只有约260家配备ECMO的医院,全国只有约400家ECMO。

ECMO技术门槛较高,基本上被少数欧美国家垄断。虽然

ECMO能在关键时刻发挥巨大作用,甚至能起死回生,但由于其运营成本高,综合医院不会随意使用,而且价格高,因为所有设备和原材料都需要进口,而且中国没有国内的ECMO

虽然ECMO的工作原理看起来很简单,但实际上它的技术门槛很高。目前,这种机器的生产和制造被美国、德国、英国、瑞典等国家垄断。我国没有独立生产,所以一直依赖进口。

例如,目前中国有400多家ECMO工厂,大部分来自德国的马克特、意大利的索林、美国的美敦力、瑞典的麦维科和英国的索林等公司。这些公司也基本上垄断了大部分全球市场份额。

尽管2017年马云和微创医疗共同投资15亿港元(约13.48亿元人民币)收购英国索林公司,收购后,微创医疗和云峰基金的股份分别为75%和25%,但在一定程度上,ECMO技术仍掌握在外国手中,因此中国在ECMO领域没有任何话语权,这也导致中国进口设备和材料成本高

中国ECMO实现了技术突破,未来有可能实现

的本地化,因为ECMO的技术门槛相对较高,市场份额相对较小,很多医院通常不使用。例如,在中国,ECMO每年处理的手术台数量只有17万台左右,不到全国每年手术台总数的1%。

是因为ECMO比较小,研究成本比较高,所以我国没有多少企业愿意花很多钱去做ECMO的研发和生产,这也是导致我国没有ECMO独立产权的重要原因。

不过,中国最近在ECMO研发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近日,山东大学刘淑琴研究团队公布了ECMO的最新研究进展。团队自主研发的国产ECMO原型机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自制造以来,它已全面运行了30多天,而且从未出现过任何机器停滞或其他故障。

目前,ECMO国内已进入动物血液实验阶段。根据最新报告,动物样本交换后血液中的所有指标都达到了国际标准。中国自主研发的ECMO原型机与国外一些著名的ECMO制造商之间的水平差距几乎可以平。据信,国内生产将很快实现,这将打破外国对ECMO的技术垄断。

的消息无疑是对中国医疗领域的一个刺激,这对于改善中国医疗设备和实现一些核心设备的自主性非常有帮助。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希望随着国内ECMO技术的突破,国内ECMO相关人才的培养能跟上它。毕竟,ECMO对运营商有很高的专业要求。在正常情况下,人工肺团队至少由4人组成,需要专门的ECMO主管、协调员、仪器耗材管理员、信息管理员和医生。这些人需要熟悉心脏手术或大血管手术、体外循环、心脏严重疾病、呼吸严重疾病、超声成像、检查等。由此可见,ECMO对专业人才的要求非常高。

,目前,我国真正掌握ECMO操作技能的人才只有2000人左右,这一领域的人才缺口也很大。简而言之,我相信在这次肺炎疫情之后,中国在医疗领域的投资将会进一步增加,中国的医学研究和发展将会进一步提高。未来,许多核心设备可能会实现自主化,这对提高中国整体医疗水平非常有帮助。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