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萍院士:强调新发肺炎“会自行痊愈”是不恰当的

\r 2月19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外科主任陈晓萍再次接受记者专访,就近期新发肺炎科研进展等热点问题接受采访。他说:从数据分析来看,我们可以更加乐观地判断武汉新皇冠肺炎疫情的防控情况。\r

\r

\r - 01 - \r

\r

\r 过分强调“我会好的”可能会误导病人\r

\r

\r 此前,医学界普遍认为,新皇冠肺炎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但从目前的数据来看,武汉的死亡率很高。鉴于许多病人未能如期康复的现象,陈晓萍说:“我一直反对过分强调“自我限制”来误导病人" \r

\r

\r 所谓的“自限性疾病”是指即使不治愈,疾病也会痊愈。绝大多数疾病的自然结果(即未经治疗的发展轨迹)有以下三个方向:\r

\r

\r 自我修复;\r

\r

\r 无改善或恶化(慢性病状态);\r

\r

\r 持续增长直至死亡\r

\r

\r 可以说,80%的疾病都有自我治愈的可能,包括癌症。早期治疗新诊断的肺炎可以明显提高治愈率,但不要强调“你会好起来的”目前,中央指导小组提出,重、轻疾病都要治疗,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都要来武汉,通过更充分、更有效的治疗,帮助降低死亡率,提高治愈率。\r

\r

\r - 02 - \r

\r

\r 流行病控制将在3月份改变\r

\r

\r 关于每个人都非常关心的拐点,陈晓萍认为关于拐点有两个层面的表现

\r

\r 连续一个多星期以来,发病率持续下降,这对疫情控制来说是一个好的转机。\r

\r

\r 如果连续一周以上没有新病例,可以确定疫情得到控制。\r

\r

\r 目前,第一种方案已经可行。“我上周说过,疫情控制将在3月份出现转机。现在,我想我可以更加乐观" \r

\r

\r - 03 - \r

\r

\r 建议国家应协调对新发肺炎的研究

\r

\r 陈晓萍希望科技部能够开展一项名为“火线”的重大项目,对新发肺炎进行全面研究。\r

\r

\r 根据他的理解,新的皇冠目前正在全国各地和各个领域进行研究:病毒本身、检测技术、预防和控制疫苗、临床治疗方案等。然而,科学研究处于遍地开花、信息分散的状态,其力量并不集中。不同的研究成果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判断,各个领域的信息无法相互沟通。\r

\r

\r 如果国家层面能够协调一致,科技部和国家基金委就可以在这个问题上启动一个重大项目,有效地组织该领域的国家专家组,共同提出不同的研究方向,重新评估后进行分工,建立科研成果登记和通报机制。相信科研成果会更快地产生,并能更好地应用于临床实践。\r

\r

\r - 04 - \r

\r

\r 非典后对新传染病缺乏敏感性\r

\r

\r 陈晓萍认为,中国在应对新发肺炎方面的积极行动是对全世界的巨大贡献。让14亿人长时间呆在室内,自我隔离,在全国的帮助下,迅速动员9万多名医护人员奔赴前线,并迅速建立“火神山”和“雷神山”两家医院,腾出多个避难所、隔离点,建立分级诊疗体系。所有这些都是为了控制疫情,以“中国的速度”治疗疾病与此同时,政府必须确保人民的有序生活。“我认为这在除中国以外的任何国家都是不可思议的" \r

\r

\r 与此同时,我国的科学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并及时应用于临床。例如,非典超级传播者的出现直到当年5月才得到改善,而且没有有效的治疗。新皇冠肺炎不同,通过及时有效的控制,目前还没有明确的超级传播者,疫情控制也变化较快。包括传统中医在内,已经有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案在临床实践中得到迅速应用。\r

\r

\r 但是,陈晓萍也认为,我们也应该反思,非典过后,我们对新的传染病仍然缺乏敏感性,缺乏预防和控制。尤其是医务人员,为什么感染率这么高?我们应该多想想\r

\r

\r 陈晓萍年轻时,他还参加了当时麻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传染病的医疗队。他认为重大传染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从非典和新发冠状肺炎中,我们必须吸取教训,建立长效防控机制。例如,通过分级门诊,社区可以在每年的冬春两季重点关注发热和感冒,进行筛查,提前预防和控制。\r

\r

\r 此外,充足的防护装备和强有力的生活保障是一线医生的保障,是抗击疫情胜利的重要支撑。医务人员的感染甚至死亡让陈晓萍非常难过。他说:“自疫情爆发以来,我和我的团队一直忙于为一线医疗保健筹集防护材料。”我希望他们安全并保护自己。" \r

\r

\r (记者徐垚)\r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