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编程浪子
源|智能相对论
"互联网+医学"这个风口吹了很久,终于有了新的变化
自2016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健康中国2030战略》以来,主要卫生行业混合改革的制度驱动力开始显现。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议改革和升级远程医疗网络。国家卫生委员会和工业和信息技术部也在密切合作,促进5G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应用。
政策驱动的宏观背景是全社会的实际医疗需求:医疗资源供需失衡、人口老龄化、慢性病激增等。回归改革是一个涉及多党利益格局的复杂问题。这个系统包罗万象,影响太广。最好是从人口相对较少的地区通过技术介入开始试点工作。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5年发布的《关于批准在宁夏、云南等5省开展远程医疗政策试点工作的通知》为相关工作的实践开辟了道路
技术最终旨在为患者服务。在当前的“互联网+医疗”产业链中,它被简单地概括为“医疗”和“服药”。互联网行业也是第一个进入“药品电子商务”细分领域的行业,向顾客提供药品。
那么如何从统计数据以外的新角度来评价这样一个新热点的发展?
1995年,格兰特发布了“热技术周期成熟度曲线”,将一项技术的预期和成熟度阶段划分为五个周期
第一阶段(创新触发):社会和资本对技术的前景非常兴奋。
第二阶段(影响预期峰值):对技术的预期在达到峰值后开始逐渐下降,各界回归理性;
第三阶段(解体低谷期):跨越低谷期;
第四阶段(启蒙之坡):技术可用性确实正在逐步进入成熟期;
第五阶段(生产力平台):进入生产力平台,开始在市场上有效全面应用;图
:格兰特在曲线
“互联网+医疗”上对当前新兴技术成熟度的判断,这条轨道已经运行了近十年,当我们聚焦于“送药上门”的场景时,我们不禁要问它是从哪里发展成“格兰特曲线”的?
1。送药上门,电子处方转钥匙
自2018年初《关于推进“互联网+医疗卫生”发展的意见》颁布以来,在医药分开、处方流出等国家政策的引导下,零售药店的市场份额逐步提高。从长远来看,医院将药品外包给患者将逐渐成为主流,患者对药品的网上零售也有很强的需求。
据内联网统计,2019年全国药品零售市场将突破1.7万亿元,其中公共医疗终端(市县公立医院)占67.4%,零售药店终端占2.9%。
在“智能相对论”的观点中,将药物送到门口时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是处方药的销售。在离线和在线药店的早期,处方药的管理处于相对混乱的状态。国家《关于在药品零售企业实施执业药师“注册证”管理的通知》颁布后,有需要的患者在社会药房购买处方药变得更加困难。包括已经上市的111家集团在内的主要医药电子商务公司正感受到亏损的风险。主要问题是处方药不开放。图
:以常用处方头孢拉定为例,电子商务提供商基本不提供采购服务
。处方采购行业的解决方案是推广电子处方,通常有三种形式。患者就医后可以就近或同城服药,也可以通过信息共享平台进行处方流通后,在第三方药房取药或送药,最后通过网上医院远程查询咨询,进行电子处方后服药。
张处方在医院治疗后的转移,目前主要依靠医院药房托管的形式。处方直接发给与医院合作但对自己的利润和损失负责的药房。医院的目的是解决一些医院不能开特定药物或医院药房压力过大的问题。然而,这种药店经常存在无法报销或药品价格高的问题。此外,它们具有高度的方向性,不能等同于将医院处方免费转让给社会药房。其中大部分是由医院自己和药房通过第三方技术支持实现的。
通过信息共享平台作为载体来实现处方的传递,这种方式一般是医生在电子处方后,将处方带入平台,当患者购买药物时,商家会通过支付部分费用来调用处方,然后向患者提供药物这就要求信息平台具有权威性,并得到政府或权威机构的认可。山东淄博京东健康的“处方流通信息平台”就是属于这种模式
的最后一种方式是摆脱医院的物理空间,通过远程诊断和治疗获取电子处方。远程诊断和治疗服务的提供者可以是公立医院,也可以是药房或自建的大型电子商务生态系统。后者可通过自建医院或获取医院医疗资源,提供处方和药品的远程诊断和治疗服务。这意味着指向非公共医疗资源的路径
以上意味着,归根结底是谁是主体可能产生不同的形式
腾讯旗下的微信智能医院针对这一问题给出的解决方案是通过平台服务来开放医院和药店。
由于微信实名制和用户覆盖面广的优势,在支付、用户接受和信息安全方面有很大优势。
在处方流通方面,微信智能医院采用区块链解决方案实现处方共享。诊疗流程完成后,如果患者使用处方向第三方购买药品,连锁处方可以实现对处方和处方使用者流通后的整体跟踪和监控。目前,“院外处方流通”操作试点已在柳州工人医院开展。
从目前的电子处方流通模式来看,它们都没有成为主流。即使在现行的药品零差价制度下,医院现行的药品购销模式仍然具有增值效益,这也意味着医院难以积极参与处方流通改革。没有
医院,将很难完全实现电子处方的流通,也不可能改变现有的药品销售模式。原因在于我国高质量的医疗资源集中在三级和二级医院。
以公立医院为主体的处方流通的利益分配模式无法明确探索,因此自建医院模式在很大程度上等同于社会医疗资源的开发,是最有可能突破的途径。
2,远程诊断和治疗:远程诊断和治疗的直接效果,不能绕过公共医疗资源
,在于减轻公立医院的负担,降低患者投入的时间成本,优化医患关系。
一般来说,行业认可的远程诊断和治疗有四个阶段:
远程诊断和治疗的第一阶段:信息服务、病历存储和数据云;
远程诊断和治疗的第二阶段:咨询服务,医生或顾问为患者提供咨询和咨询服务,不开处方,也不承担患者疾病治疗的直接责任;
远程诊疗第三阶段:诊疗服务,在线诊疗,为患者开具电子处方;
远程诊疗的终极阶段:智能穿戴设备+远程诊疗+健康管理+药物配送+患者数据采集的医学研究,完整的医学智能;
远程诊断和治疗也有两种形式。一是网络医院,以公立医院为主体进行网络化。患者可以在药房或基层医疗机构享受高质量的医疗资源
是独立于现有医院系统的网络医院,是上述自建医院就网上医院而言,已经有诸如微型咨询、微型医疗和简易随访等服务提供商在网上医院提供远程咨询服务。
现有的大多数远程医院实际上主要是网络医院,服务质量也不尽人意。
目前,远程诊疗的整体服务状况大多停留在咨询服务的第二阶段。一方面,网上诊疗服务的低成本对医生没有很高的激励,另一方面,相关任务大多是医院分配给年轻医生的艰巨任务,因此网上就诊率不高。
的另一个问题是,我国执业医师和药师的人力资源普遍处于稀缺期,线下医疗工作的压力很大,医生参与的积极性必然有限。
国家卫生安全委员会教育科学司副司长张彩虹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截至2018年底,中国有360万名临床医生,90多万名乡村医生。中国每千名医生的数量是2.4,2020年的目标是2.5,2030年的目标是3。德国的平均值为4.98,经合组织的平均值为3.99
在医疗资源不足的情况下能否创新远程诊疗?
如果腾讯智能医院强调TO B服务,2018年4月推出的JD.com互联网医院更注重C的闭环体验,通过自建系统收获用户群。早在2017年,360buy.com就与宁夏银川市达成合作。银川360buy.com网络医院国家总部的成立,已经实现了网上咨询、处方和药品配送的一体化进程。这是由于360buy.com在2017年8月发布的医药物流解决方案“360 buy . com物流医药云仓库战略”
京东健康同时与医生合作选择主要合作伙伴。
据了解,自JD.com银川网络医院总部投入运营以来,JD.com网络医院拥有来自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的327个城市的3万多名医生,其中62%来自甲级医院,80%为主治及以上级别
2-018年,时任京东云负责人的刘子豪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京东云的医疗卫生战略是:京东云不是医疗专家,而是‘水电煤’和基础设施提供商”,这表明京东云的定位是为各方提供平台服务
无论如何,远程医疗似乎无法绕过现有的公共医疗资源
2-2018年,全国有32,000家医院。在2019年北京国际远程医疗峰会论坛上,国家卫生安全委员会统计信息中心主任张学高表示,目前,中国互联网+医疗卫生政策体系已基本建立,截至今年10月,全国已有269家互联网医院,11月新增121家医院。
家网络医院与现有医院的比例为1.2: 100。加入网络医院的网络医院数量与实际需求数量之间仍有很大差距。
归根结底,远程诊断和治疗可以减轻公立医院的负担,优化医患关系是各界的共识,但问题是公立医院是否愿意减轻“门诊药品销售”的负担。如果我们引用最乐观的估计——医疗资源在未来将会逐渐丰富,但通过远程诊疗+处方流通来完全实现药物与全纳患者的分离仍然是一个漫长的政策建设过程。
的结论和从政策角度对“补助曲线”的重新审视。当前“互联网+医疗”子场景的开发,如医药电子商务和远程医疗,面临着诸多利益障碍,仍需要大量的试点验证和政策推广。
为例,2017年5月9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发布了《互联网诊疗咨询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第二章第七条规定了互联网诊疗活动的准入条件:互联网诊疗活动应当由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医疗机构提供
这项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把互联网诊疗钉在了公立医院辅助作用的支柱上
199个国家对公立医院改革持谨慎态度。即使现有的试点工作没有在人口集中的大城市开展,但大多数都是云南、柳州等三线城市。现有制造商布局的方向。JD.com试图通过自建药品零售和在线诊断与治疗路线来改善最终用户的体验。腾讯医疗专注于高端服务的覆盖面。然而,毫无疑问,公立医院在任何一端都不能被绕过。
在国内市场环境下,特别是在敏感的医药领域,使用预期和时间两个维度的grant曲线并不十分合适。小的修改如下:
在未来“互联网+医疗”将不得不经历“探索性政策的高峰期”,然后进入“关键政策时期”。进入“调整期”后,就有可能逐步进入稳定的“生产力平台”
无论如何,在各种尝试未能产生重大结果并导致决定性政策之前,智能相对论认为“互联网+医疗保健”的现状仍是“探索性政策高峰期”的一半
*此内容最初由[智能相对论创建]。未经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它,包括重印、摘录、复制或创建镜像。
[完]
智能相对论
人工智能新媒体;
今日青云计划十大赢家;
澎湃新闻科技排行榜月度前5名;
篇文章长期“占据”钛媒体前10名。
是“人工智能100,000为什么”
[重点关注领域]智能驾驶、人工智能+医疗保健、机器人、人工智能+硬件、物联网、人工智能+金融、人工智能+安全、增强现实/虚拟现实、开发人员和芯片背后、算法、人机交互等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