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技术领域还是一片空白。为了阻碍中国的发展,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实施了长期的技术封锁。中国专家很难从西方国家学到有用的东西。作为最后的手段,中国人只能依靠自己。经过长期的艰苦奋斗和不断的技术突破,中国取得了今天的成就。然而,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技术封锁从未停止过。在一些关键技术领域,当中国向西方申请技术援助时,要么遭到无情拒绝,要么被要价过高。
据资料显示,中国在修建港珠澳大桥时遇到了许多问题,特别是在仅6.7公里长的海底隧道的建设方面。如此短的距离是整个项目中最困难和最危险的部分。当时,中国没有相关的建筑技术,别无选择,只能寻求西方国家的帮助。结果,很明显,西方国家不仅拒绝教授相关技术,而且也没有给他们以高价购买的机会。绝望中,中国再次找到了荷兰。
从当时的技术进步来看,荷兰在海底隧道建设领域仍然非常先进。当中国向荷兰发出技术援助申请时,一家世界知名的隧道下沉公司派出26名专家向中国提供技术咨询,但咨询费为1.5亿欧元,按当年汇率计算相当于15亿元人民币。我们应该知道,港珠澳大桥的工程总造价只有1110亿元,仅咨询费就超过工程总造价的1%,不包括技术支持。此外,如果签订了协议,对方只能在勘察地形困难后默默地接受提价。否则,该项目将成为“死胡同”。在对方派人建造的过程中,一系列的问题,如投资费用是多少,速度和工期是否能如期进行,以及竣工后如何维护,都是由对方决定的。这相当于将主动权交给另一方。
虽然大桥建成后,中国的经济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国内建设和发展的地方太多了。花这么多钱最终不得不放弃主动权是不合适的。此外,荷兰故意给我们制造麻烦。该公司甚至威胁说:“我希望中国人能自己完成它,但如果建设失败,下次你来找我们时,价格就不一样了。”“中国工程师表示,他们不再选择寻求帮助,并计划针对荷兰过高的要价自行进行研发。据报道,海底隧道下沉技术在当时的中国是完全空白的。它只能从开始一步一步地开始。中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它终于成功地突破了这项技术。港珠澳大桥的建成,是一项“逆天工程”,也是对西方国家敲门砖的傲慢态度的严厉回击。
事实上,中国选择自主研发并不完全是因为西方国家的封锁和荷兰过高的要价,还有一部分是出于自身的考虑。如果将来在中国再进行类似的项目,就没有必要反复投资咨询费和看其他国家的脸色。即使在研发上的投资非常大,对中国来说利大于弊。正是由于这种克服困难的精神,中国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使各国感到不可思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