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骚扰电话的投诉正在增加。超过90%的网民对结果不满意。

北京投诉电话

大数据灰色产业链

5年2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就“骚扰电话控制不力”问题采访了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和广东、江苏、浙江、四川等省市的知名电信公司。要求中国电信重点加强对语音专线、编码等通信资源的控制,坚决落实骚扰电话控制部署要求,确保短期效果。这是自2019年5月初以来,工业和信息化部第三次介入解决骚扰电话问题。

然而,根据一项调查,超过90%的网民对去年7月以来发起的专项整治行动的效果不满意。一些电信专家直言不讳地表示,只要有市场需求,骚扰电话就很难根除。

广东是骚扰电话最多的地区。在工业和信息化部持续打击的背后,包括工业和信息化部、最高法律部和最高检察院在内的13个部门自2018年7月以来,在全国范围内组织了为期一年半的全面打击骚扰电话行动。

专项行动将在一年内完成,但效果不理想。5月1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12321举报中心2019年第一季度的相关数据:就骚扰电话而言,第一季度的业务举报和投诉数量呈增长趋势,达到38541起,同比增长35.4%,占总数的18.4%。有98,638起骚扰电话投诉,占总数的47.1%。“叫你去死”的骚扰电话数量持续增长,达到10834个,比上个月增长17.9%。其中,手机转售企业占举报投诉的34.8%。

是发出骚扰电话的主要区域,也是骚扰电话最严重的区域。广东、江苏和北京是前三名。尤其是广东,在这两个数字上都“远远领先”其他省市。

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报告也整理出了第一季度骚扰电话的主要数量。十大固话类别中有七个来自广东电信,其余分别来自省电信和联通。十大手机号码中有两个分别来自吉林省和江苏省电信,其余的属于虚拟运营商,如中国移动、用友、帝辛等,而95部分的骚扰号码全部来自呼叫中心企业,如南京郝智昌、深圳龙兴等。超过90%的

网民对

的治理效果不满意。事实上,在过去的一年里,控制线路和代码资源的基础电信企业也在治理骚扰电话方面采取了一些行动。例如,在自查自纠方面,三大运营商都把重点放在了调查和整改语音线路以及拨打95,400/800等代码上。目前,中国移动已经检查了6万多条各种类型的专用语音线路,关闭了94万个各种类型的电话号码,撤销了400多个各种类型的呼叫中心。中国电信已经关闭了21,000多个中继站和140,000个400个号码。

整改浪潮最显著的效果是,曾经猖獗的400/800和53部分(固定线路)骚扰电话数量已大幅减少至几乎为零。

客户感觉如何?根据人工智能媒体咨询公司在517电报日发布的最新数据,超过90%的网民对骚扰电话的管理不满意,55.3%的人说“不满意”,38.2%的人说“非常不满意”甚至有43.1%的网民说他们在过去一年收到了更多骚扰电话,而只有16.6%的人认为他们收到的骚扰电话更少。只要

有市场需求,骚扰电话就很难根除。为什么

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这些骚扰电话改变了电话号码,电话线路正在“卷土重来”记者粗略地统计了他在过去三个月里接到的骚扰电话,例如:骚扰电话的平均数量从过去的每天四五个下降到现在的每天最多两三个;所拨号码已从52/53固定线路和400个呼叫变为952和967呼叫中心型交换机和170/171和180/181前缀虚商手机号码(其中大部分属于中国电子信号部分)

人工智能媒体分析师指出,骚扰电话背后有一个巨大的利益链,如销售电话和骚扰电话支持的中国呼叫中心市场,2018年达到190.2亿元,仍在逐年扩张。

据了解,目前市场上许多公司声称能够提供95个号码的代理服务,价格从4万元到6万元不等。例如,新三板上市公司浙江源川,正在公开推广95号呼叫中心服务。

许多人认为170/171等骚扰电话泛滥的原因是通信市场严重饱和。一些移动转售公司为了生存对下游代理商视而不见。结果,低级别的代理商向一些企业和诈骗集团出售假的经销商号码。

电信分析师马继华认为,只要有营销需求,就会有技术突破,垃圾短信也可以过滤,但骚扰电话很难彻底解决。

骚扰电话近年来也使用了人工智能技术。今年的央视315晚会揭示了智能骚扰电话的产业链。以前,一天只能人工拨打几百个骚扰电话,而智能机器人一天可以拨打5000个骚扰电话,即使电源被切断,他们也可以清空通话记录以避免监督。一些经营呼叫中心业务的企业声称,他们兜售的语音机器人呼叫系统可以“通过在屏幕上显示短信,自动过滤掉所有无效号码,如关机和空号”

值得一提的是,采用智能机器人呼出电话只是智能骚扰电话产业链的下游,而上游环节是非法收集用户个人信息从检察机关多年来处理的相关案件来看,个人信息公开的源头主要来自掌握公民个人信息数据的单位或部门的“内部人”。也有许多人参与了编写、发送和使用病毒软件、爬行程序和其他技术,以及“语音牙盒”和其他设备来批量窃取个人信息

运营商的态度是关键,新的挑战和问题层出不穷。

媒体分析师指出,当前自上而下的治理模式确实给基础电信企业带来了压力。中国移动已采取严厉措施关闭非法手机。中国联通也发表了严厉处罚的声明。中国电信对这个问题没有足够的“思想认识”,也签署了“整改承诺”。然而,媒体分析师认为,“未来的关键在于运营商的高压态度能否正常化。”

,但人工智能媒体分析师也表示,运营商应承担主要责任,但目前运营商处理骚扰电话的行为过于孤立,缺乏相关部门的协助。未来,行业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协调机制,多方合作才能有效解决骚扰电话问题。

和电信专家指出,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来定义骚扰电话,这也是骚扰电话泛滥的原因之一。上海财经政法学院执行院长傅伟刚告诉媒体,手机营销在本质上应该与街头广告并置,这是一种广告行为。真正的骚扰电话应该在用户明确表示拒绝之后打,而且他仍然会尽力去打。这构成了骚扰。在这里,我们应该首先强调一个独立意志的问题。目前,国内法律在这方面仍是空白。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