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解释锚定贷款利率进展:贷款基准利率将逐渐淡出

贷款利率“锚改”近两个月,目前进展如何?刚刚公开征求的确定债权人权利和资产的标准规则会产生什么影响?持续三年多的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是否会如期结束?对于这些热点问题,前几天中国人民银行相关部门负责人都一一作出了回应。

人民银行贷款基准利率

未来贷款基准利率将逐步淡出

8年17月,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改革和完善贷款市场(LPR)报价的定价机制,要求各银行在新发放贷款中重点参考LPR定价,加快LPR的应用。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部

199董事孙国峰在最近的第三季度金融数据发布会上表示,在过去两个月中,利用LPR定价的新发放贷款比例持续上升,进展超出预期。9月底,银行新增贷款占比达到56%,其中大银行占比更高。

为了尽快推广LPR的应用,监管部门对大银行提出了“358”要求,即在今年第三季度末、今年年底和明年第一季度末,以LPR为定价基准的新增贷款比例分别不低于30%、50%和80%。

8年和9月,一年期LPR报价连续两次下调。孙国锋表示,LPR股市下跌总体上符合市场预期。LPR的衰落主要是由于报价机构范围的缩小,这主要是由于标准的整体和定向降低,有利于降低银行的风险成本和溢价。

16年,央行启动了2000亿元人民币的中期贷款业务,期限为一年,利率为3.3%,与以前的利率一致。孙国峰表示,MLF的利率变化只是影响LPR的一个因素,而LPR的定价与市场利率走势更为密切与去年相比,目前的市场利率水平已经大幅下降。随着LPR申请的推广,将进一步推动企业实际贷款利率的下降趋势。

的孙国峰透露,央行正在研究转换现有贷款的定价标准。随着新贷款LPR比率的提高和现有贷款转换的推进,未来贷款基准利率的逐渐淡出是一个自然的过程。

明确标准债务资产的认定有利于替代

日前,央行会同各部门计划明确标准债务资产的认定规则并征求公众意见。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部主任邹兰在同一天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确认规则是新资本监管规则的支持文件。具体规则仍遵循新资本监管规则的规定,并在市场预期范围内,对市场的影响相对有限。

数据显示,三季度末表外融资继续下降,委托贷款下降6454亿元,信托贷款下降1078亿元,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下降5224亿元。然而,这三项合计比去年同期少了1.03万亿元。

关于原有产品的延续,邹兰表示,新的资本管理规定出台后,相关金融机构已经做好了准备。标准化债权资产认定规则的最终落地有利于标准化产品的分销,市场也为不同产品的替代预留了更具包容性和开放性的空间。

此外,根据新的资产管理法规的要求,票据应该是非标准产品,但为了使过渡更加顺畅,金融机构正在尝试引入标准化票据。邹兰表示,标准化票据仍在不断完善,如果能够成功推出,它们也可以成为延续非标准产品的好选择。

互联网金融监管明年将基本完成。同一天,中国人民银行也对将于2016年启动的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监管的进展做出了回应。“自去年以来,网上贷款领域取得了巨大进展。贷款余额、人数和机构数量都大幅下降。邹兰说,其他领域的工作已基本进入最后阶段,需要做更多的工作来防止死灰复燃,并建立一个长期机制。邹兰,

,表示P2P备案系统实施的延迟与许多网上贷款机构存在的问题有关。根据以往的“三查”工作,大多数P2P机构没有采取信息中介的形式,更多的还是做信用中介“我相信,相关的整改工作将在明年基本完成,后期建立长效机制、化解风险需要很长时间。根据

199国家统计局15日发布的数据,9月份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3%,生产者价格指数同比下跌1.2%针对市场的担忧,孙国锋表示,目前中国没有持续通胀或通缩的基础,但为了防止通胀预期蔓延,也有必要关注预期的变化。“从货币政策的角度来看,消费物价指数、核心消费物价指数、生产者价格指数等指标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购房信息轻松享受,关注乐居网]

文章来源:新华网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