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一号的开发商之一彭海蛟,闪耀星河绽放“中华之星”

“我们用自己设计的红旗导弹打下了美国设计的U2高空侦察机。当时,最先进的U2高空侦察机共放下7架飞机,创造了我国空军史上的奇迹“

”彭海蛟,中国“两弹一星”的老战士,第一代地对空导弹“红旗1号”的研制者之一继钱学森、张等中国导弹之父之后,他们又将全部精力投入到“红旗一号”导弹的研究、设计、生产和组装上。

1960年,中苏关系恶化。苏联一夜之间撤走了所有的专家、技术人员,甚至中国援助项目的设计图纸和技术资料。1961年9月,彭海蛟入选国防部导弹设计研究院第二分院,正式成为“两枚炸弹一颗卫星”研究员。

彭海蛟说:“当时我们没有图纸,没有数据,没有技术,没有任何东西,没有电脑。我们自己计算的。”“

彭海

1964年3月,“红旗1号”地面设备运至国家靶场进行射击试验。戈壁沙漠的恶劣环境远远超出了彭海蛟的想象。冬天持续7个月,风速超过8级,20公里内没有水供应。最痛苦的是铺天盖地的沙尘暴。在被蚊子围困的帐篷里,彭海蛟总是整夜失眠,睡不着。他只是坐起来数星星在如此困难的条件下,没有人抱怨。他们都精力充沛,非常快乐。他们很自豪能承担这样的任务。

就在这样一个魔鬼戈壁上,彭海蛟和他的同事们用2000多个星空迎接了“红旗1号”的试航。

在红旗1号的基础上,红旗2号在“红旗1号”的基础上扩大了杀伤空域,提高了抗干扰能力,1967年2枚红旗2号和1枚红旗1号导弹击落了威武的美国U2高空侦察机“黑寡妇”,更是在世界上引起了巨大轰动

“红旗2”发射器是彭海蛟珍藏多年的宝贝。经过55年的默默无闻,彭海蛟已经把他为国家服务的雄心壮志融入到祖国的国防建设中,从意气风发到白发苍苍。他把这种沉重的“两个炸弹的精神”和他“愿意把一生都奉献给伟大事业”的长期誓言融入到这个小小的模型中,成为他给祖国最珍贵的礼物。

在20世纪60年代,中国宇航员从零开始,在艰辛中创造了辉煌。曾经饱受沙尘暴蹂躏的国家靶场,如今已成为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这里鲜花盛开。从第一枚导弹的发射到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发射,每次发射都是穿越时空的精神传递。

199代宇航员在戈壁沙漠扎根,把他们的青春化为一个接一个的火焰。将国家和民族的精神高度提升到九天之上,也将把宇宙中的“中国之星”一颗一颗地连接成一条耀眼的星河,在成为科技强国的伟大征程中闪耀光芒!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