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年10月16日,中国著名电子商务智库经济社会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了《2019年第三季度中国电子商务用户体验和投诉监测报告》该报告发布了“2019年第三季度全国零售电子商务30强消费者评级清单”。共有30个有“常规”投诉的零售电子商务平台分别收到“推荐订单”、“谨慎订单”和“不推荐订单”消费者评级。
列表显示,胡亥海涛、苏宁一沟、友赞、伟品、红晓树、当当、京东、冀涛、品多、考拉海沟、达林家园、飞腾、卢森数码、阳端、头湖汽车、木树街、伊贝林、四库18家电业务平台在受理和解决移交监管平台上报的投诉方面较为积极,用户满意度较高,购买指数超过0.75。他们获得了“推荐订单”购买评级。
和微缩影堂、PLUM Red Brin、亚马逊中国、中粮一购网和Microstore五大消费平台不接受平台移交的用户投诉。该平台的反馈率、响应及时性和用户满意度相对较低,购买指数为0.4-0.75,评级为“小心下单”
由于平台反馈率、响应及时性和用户满意度得分较低,导致综合购买指数低于0.4。游仙、好乐美、环转、华为商城、毒苹果、蒙推、小米优品等7个家电平台被评为“不推荐下单”,应予以关注。
此外,虽然尼斯、海豚家庭、原创生活、游手好闲鱼、品趣二重唱等平台不在此列,但他们也收到了很多用户对这些平台的投诉。
近年来,运动鞋转售业务越来越受欢迎,这导致了大量潮鞋评估交易平台的出现,受到资本的高度追捧。然而,在一波“炒鞋”之后,随之而来的是大量的消费者投诉和质疑,与此同时,该行业也造成了混乱:假冒商品泛滥、标识不准确、退货服务费高、售后服务困难、虚假发货甚至拒绝退货等。
同时,根据互联网经济社会委员会的“电子商务消费评级数据库”,自2019年以来,“毒APP”共收到14个“不推荐下单”的消费评级256岁+199岁的肖(音译)曾说,他在“毒应用”上买了一双价值1392元的飞人乔丹7号复古巴塞罗那之夜。肖先生收到鞋子后表示,他在8月6日只穿了一次鞋去拍照,没有做球类运动等过激行为,没有沾水,也没有受到任何外伤。8月17日再次穿上时,发现右脚的脚趾被严重胶合,鞋面和鞋面严重开裂。
肖先生发现问题后,联系了“毒应用”的官方客服,立即上传了照片。经过两天的等待,“毒药应用”的官方客服在8月19日14:00回电说,“我们已经看到运动鞋严重开裂,相信是运动鞋本身。”然而,毒药应用只是一个评估鞋子的平台。另一方是个人买方。您购买的鞋子是2015年款。经核实,我们已经履行了我们的平台义务,个人卖家没有能力退货或更换鞋子。因此,您的鞋子不能被退回或更换。你只能出80元买一管胶水粘合。"此后,肖先生多次就鞋的售后问题进行沟通,但对方一再强调平台和卖方均无三包责任。肖先生提出申诉时,同意向消费者协会投诉。
对此,经济社会网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法律权益部助理分析师孟慧欣表示,“商品质量差”仍是整个鞋类投机市场的一大痛点。在大量需求和高价带来的巨额利润的驱使下,许多劣质甚至是假冒的鞋子混杂在其中。那么对于平台来说,需要花费更多的成本和技术来实现,规范平台商家,确保消费者的利益不受侵害。她建议,当消费者选择平台上的个人买家购买鞋类和其他服装时,他们必须提前看平台或买家的承诺。如承诺“一假十补”,承诺平台承担“三包”等相关服务;要求经营者给予较长时间的无理由退货,并给予一定的售后服务。
在过去的几个月里,出现了质量问题,这些问题是由不合格或不新鲜的成分引起的,如boxhorse fresh和shunfeng preferred近年来,随着我国生鲜食品零售行业的快速发展,也出现了数据造假、资金链断裂、高管流失等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根据互联网经济和社会理事会的“电子商务消费评级数据库”,从2019年至今,“原创生活”共收到八个“无订单建议”消费评级
此外,根据“电碎宝”的监测数据,热点投诉主要集中在以下七个方面:商品质量差、以次充好、逾期交货时间长、物流延误、订单易取消、退款难、退款及时、宣传不实、售后服务差等。
例如,蔡女士曾在6月22日的《原始生活》杂志上订购了一张价值1768元的新西兰维比兹全脂巴氏奶的半年送货上门卡,在没有任何理由的情况下,在下单后一个月内将价格降至1498元。因此,蔡女士向“原创生活”投诉,但平台只告知产品没有价格保护机制,价格和促销以活动为准。当蔡女士提出要退之前的订单时,“原生命”客服说如果要退的话,一定要扣除补价。蔡女士说,由于这些礼物是新鲜食品,不能退货,她认为原来的生活网络迫使捆绑销售。蔡女士
还给出了以下理由:第一,购买牛奶之家送货卡所花的钱是给牛奶之家送货卡本身的,即使没有免费赠品,它仍然会被购买。第二,牛奶送货上门卡本身的价格现在已经降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差价就高达270元。第三,混淆牛奶送货上门卡本身的价格和夸大的礼物价格。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法律权益部助理分析师孟慧欣表示,“价格保护机制”主要是为了防止平台和企业出现虚假折扣,方便消费,保障消费者权益。然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是否在一定时期内保护某种商品的决定权在于企业。因此,消费者可以在一定时间内观察价格变化,或者在做出决定前询问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