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两年里,心有·金夫和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深入到了全国农村基层。先后到过云南元阳县、南宁市武鸣区、田阳县、甘肃定西市、陇西县、宁夏盐池县、四川大邑县、青海湟中县等8个有代表性的农村地区。他们深入采访了当地政府部门,与农业企业、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公司等30多个农村金融机构进行了业务洽谈和交流,并对20多个典型农户进行了家访。他们积累了详细的数据和真实的案例,使中国所有的农村地区受益
《报告》重点关注金融扶贫和农村信贷发展成果。
199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扶贫开发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全力以赴打赢扶贫攻坚战。2018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布了赢得三年反贫困斗争的指导方针。根据意见,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将摆脱贫困,绝对贫困将在现行标准下消除。确保所有贫困县脱帽解决区域整体贫困。在不断推进反贫困斗争的过程中,这些服务提供者创造的扶贫小额信贷、商业普惠贷款等农村普惠信贷产品正在大力推进扶贫进程。
《报告》认为,扶贫小额信贷是专门为贫困家庭提供的具有备案卡的信贷服务,它能保证家庭获得准确的信贷资金,是银行业实施准确扶贫的重要起点和农村小额信贷的主力军截至今年4月底,中国已发放扶贫小额贷款5622亿元,贫困家庭贷款率从2014年的2%上升至2018年底的46%。全国有1420万贫困家庭享受这一政策。
以云南省元阳县为例,如何合理投放扶贫小额信贷,帮助贫困家庭稳步增加收入,进而解除“贫困上限”,是元阳县金融扶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原阳县出台了《原阳县扶贫小额信贷管理办法》,确保扶贫小额信贷专款专用,并及时足额发放扶贫小额信贷风险补偿金。截至2019年5月,全县扶贫小额信贷余额为3.07亿元,扶贫小额信贷风险补偿基金达到2815亿元。此外,2019年上半年,共发放扶贫小额贷款2896笔,总额1.4亿元。在增加扶贫小额信贷供给的同时,元阳县也在积极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在建立以贫困户和行政村为单位的档案的基础上,调查农民的生产和生活资金需求,开展建立档案信用和农民信用村小组的工作。
此外,在中国农村地区,除了贫困的户外立户外,还有一些已经脱贫但收入水平较低的农民群体。他们无法获得国家政策支持的扶贫小额信贷,对普惠性贷款需求旺盛。与此同时,也有大量渴望创业的农民微型企业家,他们往往无法从传统金融机构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
《报告》认为,农村商业普惠贷款弥补了缺口除了在农村地区提供商业普惠贷款的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之外,新的金融机构已成为进一步帮助农民发展产业和防止他们重返贫困的重要参与者。由于没有政策折扣,出于资产风险和可持续管理的考虑,商业普惠贷款的定价高于扶贫贷款,因此在产品期限和配额设计方面有更多选择。
《报告》指出,无论是哪种农村普惠性信贷产品,提供农村普惠性信贷服务的相关金融机构都采用信贷员-农户主导的IPC信贷审核模式,信贷员在贷款前进行现场调查,收集借款人的借款目的、家庭状况、经济能力等信息,判断是否可以贷款,信贷员在贷款后定期回访,监控贷款使用情况,收取逾期贷款。
虽然IPC模式可以跟踪整个贷款过程,但它面临着运营成本高、难以规模化的问题根据该报告,传统银行金融机构可以利用科学技术的力量,通过借款人信息的数字化和信贷流程的系统化来提高贷款效率,建立可复制的业务流程,减少对信贷人员的依赖,并有效解决信贷人员数量少和扩大信贷业务困难的问题。
《报告》进一步表示,通过深化金融科技研发和应用,农村金融机构可以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解决“风险识别难”和“运营成本高”两大突出问题通过对客户数据的全面挖掘和深入分析,加强反欺诈、风险预警等风险控制水平,从“凭经验判断”向“凭数据说话”转变
此外,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滞后和不健全是现阶段农村普惠性信贷发展的主要困境。报告建议,地方政府要加强对农民信息的收集,建立电子文件形式的农民信贷银行,不断扩大农村信用评级覆盖面,夯实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基础。同时,可以利用大数据思想对农民信息进行多维分析,不断提升农民信贷银行,提高各金融机构之间农民信息数据的共享能力,有效解决农村普惠信贷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农民贷款的可获得性。
作为中国领先的金融科技企业,心有金服在前沿金融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推动下,肩负着为全球客户提供更好的个人金融服务的使命。它不仅致力于利用金融技术为全国各地的小微企业主提供创新高效的融资解决方案,帮助大多数有小企业融资需求的借款人获得他们能够负担得起的融资,而且致力于回馈社会,将自身能力与企业社会责任相结合,不断关注金融精准扶贫的一线实践经验,为产业扶贫注入金融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