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海子游戏充值一万元!这是“欺骗”还是法律盲点?

今天,让我们来谈谈那些被“玩孩子”所困的父母们的坏想法!......

上个月底,边肖分别收到了父母的两封私人信件,希望能为他们共同遇到的一个难题提供一些解决方案。什么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王爷爷住在贵阳市青山小区

号,暑假期间他的孙子(化名)在六盘水上学。7月31日晚,王爷爷突然发现微信账户上的钱还不到他以为妻子已经花掉的一半。经过询问,他得知这笔钱被他的孙子用来给手机游戏充电...王爷爷提供的

游戏充值平台代理

微信支付账单

从王爷爷提供的微信账单小编辑来看,7月充值金额不同,最高消费金额为628元。在短短的半个月时间里,孙子花了1500多元,这些钱都花在了一款流行的手机游戏上。王爷爷告诉,有时候他和妻子一大早就要出去做生意。为了便于联系,他把手机交给了齐家。没想到,这样的事情发生了。

另一位家长,父亲吴,也遭受了同样的事情。8月23日上午,吴老太爷一大早就来到银行,准备从卡上取钱来贴补家用。他惊讶地发现卡里的9000多元凭空消失了。这并没有阻止他惊慌失措,认为他的银行卡被偷了,被刷了。根据银行提供的账单流程,自2019年2月起,吴父亲的银行卡不时被存入深圳一家游戏公司,所有的钱都被他12岁的儿子郝浩(化名)花在玩游戏上。

说到这里,大家都想问,这两个熊海子怎么花了这么多钱?256岁+199岁、7岁的齐家说,当他看到爷爷用微信发送红包时,他想起了密码。工作日在家无聊的时候,我会用爷爷的手机玩游戏。我发现我在游戏中的所有朋友都有精致的皮肤和道具,这些道具需要付费。所以齐家第一次秘密尝试用我祖父的支付密码成功充值,但没有被发现。结果,一切都失控了,从几十个到几百个。就这样,爷爷微信账户上的钱被熊海子快乐地擦掉,直到被发现

再看看郝浩,那就复杂多了,可以直接把爸爸的银行卡绑定到他的QQ上“也不知道他什么时候拿到了我的银行卡号码和支付密码”吴的爸爸说,郝浩把自己的银行卡绑到了自己的QQ上,而吴的爸爸并没有打开银行的短信通知,而且他也不需要银行卡,因为他平时并不急需这笔钱。这样,半年来,郝浩用自己的QQ账户在父亲的卡上花了6000多元。不仅如此,他还在另一个网络游戏平台上充值3000元,总计近10000元。吴大提供的

游戏充值平台代理

QQ支付账单

面对如此“硬汉”和“硬汉”的熊海子,两个无助的家长希望能想办法帮他们减少一些损失边肖抱着尝试的态度,联系了参与上述两起事件的两家游戏公司的客服热线。让我们看看他们说什么!

游戏公司之一的客服人员在听了边肖的声明后表示,他们将注册并调查具体情况。如果未成年人的操作被证实,他们将限制他们的游戏帐户的管理,并在24小时内退款。在游戏公司注册后的两个工作日,家长王爷爷接到电话通知并退款。

但是,另一家游戏公司的客服在听了该陈述后,对小编辑的回复如下:由于郝浩已经年满12岁,具有民事行为能力,只能退还部分金额,即剩余的“钻石”(充值道具)等金额。在游戏账户里。然而,已经花掉的“钻石”只有在吴达能证明是他的未成年孩子花掉的情况下才能退还...

的问题产生了:什么是民事行为能力?如何举证?

有疑问,杨律师告诉,通过法律手段为未成年人手机游戏充值挽回损失的关键在于两点。

岁以上的公民是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18岁以下的是未成年人。但是,8岁以上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是行为能力有限的人,可以承担与其行为能力相称的民事责任。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的人,所有行为都应由监护人代理。

针对此类事件,杨律师认为王爷爷的孙子未满8岁,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他的民事行为无效。家长随后向游戏公司要求退款是合法的。游戏公司应该及时全额退款。

根据《民法通则》第十九条的规定,8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其法定代理人应当代表或者批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然而,他们可以独立实施纯粹有益的或适合其年龄和智力的民事法律行为。

另一方面,杨律师认为,郝浩虽然年满12岁,是一个行为能力有限的人,但在短短六个月内收取近万元的行为,并不适合他的年龄和智力。只要他的父母不同意或批准,它就应该无效。如果游戏公司不退款,家长可以向消费者协会举报或提起民事诉讼。

②证据

有证据证明孩子负责充值,或者孩子充值时监护人不在身边。

杨律师表示,在正常情况下,孩子会隐藏父母的欺诈行为,不受监控。仅凭空谈和白牙很难证明这一点,证明过程也很难进行。此外,在游戏充值过程中,游戏公司无法立即知道是否是未成年人操作,家长有责任监管不力,支付密码没有妥善保管和加密,使未成年子女可以轻松转账。

,这个看似困难的证明问题,在实践中是可以原谅的。事实上,成年人确实会以孩子的行为为借口,用他们孩子的账户来奖励、充值或要求退款。

针对吴父亲的事件,找到了其中一家游戏公司的服务协议:

游戏充值平台代理

。从游戏公司提供的服务协议中可以看出,“为了保证游戏的合理进度,游戏公司在游戏账号登录时会对其进行实名注册,即根据实名注册信息来判断你是否超过18岁,从而决定是否对游戏账号进行防沉迷限制。”“那么,你如何证明这是一个儿童充电游戏?关键在于游戏账号的注册信息

但不得不说这个协议,容易出现儿童冒用父母身份信息进行注册,从而欺骗游戏公司审查的真实姓名然而,吴的父亲要拿回他剩下的钱会有很多困难...

。关于这个问题,边肖认为父母有责任缺乏监督。家长如何防止此类事件?

家长注意事项

1,开放飞行模式

家长可以在手机菜单上快速打开飞行模式,可以有效防止孩子在玩游戏时上传扣款信息,也可以防止他们在非无线网络状态下上网。然而,这种方法只针对年龄较大的儿童,对他们来说很困难。

操作难度:★

有效指数:★

2,ios系统关闭苹果手机的“应用内购买服务”

,家长可以在ios系统中找到“设置”-“通用”-“访问限制”功能,关闭“应用内购买项目”,可以有效防止孩子对游戏内服务充值;如果是苹果XR型号,你可以通过“设置”-“屏幕使用时间”-“应用限制”-“添加限制”来限制儿童访问游戏应用的时间

操作难度:★

有效指数:★

游戏充值平台代理

3,取消“小秘密免费支付”功能

家长也可以取消支付宝、微信、银行应用等手机客户端的“小秘密免费支付”功能。防止儿童为少量游戏礼品袋或现场奖励充值。

操作难度:★

有效指数:★

4,在游戏

中打开“青年模式”功能目前,所有主要平台游戏、视频、直播等软件都可以用“青年模式”设置。家长打开后,儿童登录软件可以启用控制时长、限制服务、关闭消费和防止成瘾模式等功能。

操作难度:★

有效指数:★

5,启用银行卡短信提醒

如果吴爸爸启用了银行卡短信提醒,他可能会及时发现儿子手机消费记录的通知,并提前包含事件的发生

操作难度:★

有效指数:★

虽然总编教家长如何设置手机监管,但这些不是孩子玩主机和充值游戏的“救命稻草”。孩子们真正需要的是父母的关心和陪伴。例如: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培养健康的兴趣和爱好;以身作则,照你说的做,坚持不要一起玩手机,给孩子积极的反馈。参与户外活动,改善亲子互动等..

操作难度:★ ★ ★ ★

有效指标:★ ★


方法不同且难度大。虽然这可能会改变方向,增加父母的生活压力,但作为父母应该履行监督的责任,给孩子积极正面的指导,防患于未然。

最后,边肖想告诉每个人,手机游戏带来的不仅仅是快乐,还有浪费时间、身体虚弱和精神萎靡。游戏不能成为孩子的“保姆”或“朋友”。


对于吴的父亲、王的祖父以及此类事件的父母,在收回损失后,应考虑除了钱之外是否还有其他损失。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