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11月3日电(任燕)2019年10月31日中国国际信息与通信展览会在北京开幕在此期间,中国信息与通信研究院工程师李接受了记者的采访。李表示,5G与工业互联网有双向关系。未来,5G将与行业紧密合作,打造一个1万亿元的生态系统。
何表示,一方面,5G将带动工业和工业互联网,2022-2026年5G的复合增长率将达到464%另一方面,工业互联网也将成为5G应用最重要的领域,带动5G产业自身的发展。一些专家预测,到2035年,工业互联网将占5G总收入的80%。
具体来说,在技术机制上,5G融合了高速移动宽带、大连接、超高可靠性和低延迟通信,5G网络切片、边缘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将为产业转型带来更多可能性以人工智能为例,一方面,人工智能(主要是机器学习)可以使运营商以自动方式优化无线网络、可推荐网络或网络元件的配置,以满足既定目标。另一方面,当前的深入学习离不开大数据和强大的计算能力支持。5G可以为人工智能提供海量数据,而5G网络将更紧密地结合应用和云。5G核心网的分布式体系结构完全符合应用向边缘扩展的要求。边缘网关将信息直接转发给边缘应用程序,以帮助人工智能将应用程序扩展到边缘。
对于5G工业应用,李表示,目前5G工业应用主要呈现两大特点和趋势
1正在从外围向制造核心不断扩展。目前,它主要用于基于视觉的非工业核心领域,如产品质量检测和系统远程监控。随着技术进步和探索的逐步深入,它将扩展到工业设备和自动控制等生产核心环节。
2是5G行业,可能主要是增量应用。由于工业网络过于复杂,用5G代替现有的网络应用需要统一设备之间的网络协议,并且离散工业和过程工业的特征是不同的。自下而上的工业网络在实时性、可靠性、安全性等方面有不同的要求。用5G来代替所有的是非常非常困难的然而,如果是增量应用和创新应用,5G更容易访问。
谈及5G在工业行业的应用难点,李表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是成本,指企业的5G网络改造。例如,工业设备基本上有20-30年的使用寿命。大多数设备不支持无线网络。如果要安装5G,则需要硬件升级,这是相对较高的成本。
2工业基础薄弱。目前,5G基础设施和工业配套设施不完善,5G模块和芯片尚未成熟,基于5G集成的工业产品和设备研发缓慢。
3是人才。目前,大多数制造业员工并不完全了解5G技术,大多数5G技术开发人员也难以深入了解产业机制。很少有既熟悉制造业又熟悉5G并能进行应用开发的复合型人才。
一般来说,5G行业仍处于初级阶段,大多集中在点应用上,尚未得到广泛推广。但是,企业的积极性很高。一些企业已经在一些场景中推出了5G应用,如商飞、金丰、华为、阿里、宝信、联通等一批企业已经在积极探索。基本重点是质量检测、远程监控、操作和维护、移动巡逻检查和其他场景,以提高移动带宽。智能物流、流程管理、远程控制、灵活网络部署等场景也需要在实践中验证。针对
,李指出,应该从四个方面推进5G等新兴技术的产业化应用。首先,我们要密切关注文章的布局,做好新技术和其他相关政策的研究和推广工作。二是加快应用推广,梳理出一批典型、可靠、必要的5G产业应用案例,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创新应用模式,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三是完善产业体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四是改善生态环境,包括标准、人才、公共服务平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