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
中国地质大学暑假是大学生一年中难得的放松时间。然而,对于中国地质大学地质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背着书包,穿越山峰,在野外进行地质实习。对他们来说,野外地质实习和课堂教学一样重要。近年来,该校地质专业的野外实习不仅在国内开展,也在国外开展。7月底,学校的资源研究所和澳大利亚的詹姆斯·库克大学刚刚完成了他们的联合野外地质实习。学生们在国外度过了18个难忘的地质日。
01
世界上最著名的地质学家
这是该校资源研究所和澳大利亚詹姆斯·库克大学联合开展野外地质实践的第三年。詹姆斯·库克大学是一所联合实习学校,位于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的沿海城市汤斯维尔。它是该国著名的研究型大学之一。实习区位于昆士兰州西北部的一个矿业城镇艾莎山,这是一个世界著名的矿产资源产地。主要矿床类型包括喷流沉积铅锌矿床、氧化铁铜金矿床、矽卡岩型铁铜铀矿床等
是地质研究的理想教室,也是詹姆斯·库克大学的传统制图实践区。该区地质演化历史相对复杂,尤其是元古代,经历了两期大规模造山事件和多期变形变质及伸展盆地事件,地质现象极其丰富。自元古代以来,构造演化变得越来越平静,使得原始地质现象得以很好地保存。实践区植被不发育,露头裸露,便于观察地质现象。
为了组织此次实习,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从资源勘探工程专业的大三学生中,经过外语、职业能力、身体素质等方面的调查,选择了10名学生参加海外地质实习。首席教师李占科副教授说:“这些学生中有9人是第一次出国,是第一次坐飞机。”“
野外地质实习,像课堂教学一样,有系统的计划和教学进度澳大利亚的野外地质实习以英语授课,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地质测绘培训、小组独立测绘和典型矿山调查。
/一期/地质实践,在伊萨山东部地形,重点是沉积地层和变质变形实习期间,老师带领学生进行勘察,识别主要地层和岩性,了解特殊构造和蚀变现象等。然后,引导学生开展1-2线的地质制图教学,培养大比例尺栅格制图技能。
/二期/实习内容主要在伊萨地体中部玛丽凯瑟琳地区,侧重于对沉积层序、岩浆活动、矽卡岩化和矿化的认识,地质填图难度较大。在老师介绍了典型岩性后,学生们进行了多天的小组独立绘图。每个绘图小组由来自澳大利亚和中国的三名学生组成。
/三期/教师带领学生参观考察了爱莎山铅锌矿床和玛丽凯瑟琳铀矿床,重点观察了矿体露头、露天采场和岩芯,探讨了不同类型矿化事件与区域地质事件的关系最后,每个学生将提交一份图图和一份英语实习报告澳大利亚
02
野外地质实践的主要内容包括识别岩石岩性、构造、蚀变和矿化等地质现象,进行大、中尺度综合地质填图,制作沉积地层柱状图和构造赤平投影图,识别不同时期的地质事件,讨论它们与该地区矿化的关系。“本次地质实习的目的是期望学生运用自己的地质学基础知识,在岩石和矿物鉴定、地质制图技能、综合地质分析、专业英语和英语口语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培训”李占科说道在
实习的头两天,学生们第一次在国外兴奋起来,拿着手机,不停地拍风景照,惊喜地看到袋鼠、鸸鹋和其他野生动物。然而,野外地质实习的强度超出了学生的想象:地质测绘实习从早上8点开始,早上5点返回基地。学生们每天在野外呆大约9个小时,中午的午餐是早上准备的三明治。虽然现在实习期是冬天,但白天和晚上的温差比较大,白天室外温度高达30℃。实习结束回到基地后,我不得不在晚上听课,白天整理实习资料。然而,如此大强度的实习并没有让同学退缩。澳大利亚在
的暑假期间有美丽的风景,但是野外地质测绘并不等同于旅游,许多困难需要克服。学生经常被苍蝇缠住,穿过茂密的灌木丛。有时候,你必须在烈日下爬上一个陡峭的近乎垂直的斜坡。在地质实践的旅途中,人们经常会被一种叫做三脚架的当地草所困扰,这种草茎细长而坚硬,很容易穿透衣服。在地质填图的过程中,澳大利亚教师经常用手去清除隐藏的草,以便更清楚地看到地质现象。学生们以前从未见过这种草,他们也去拔草。结果,他们的手上布满了荆棘和痛苦。在
19903
野外地质实践往往既痛苦又快乐,这是一项在野外有坚实基础的国际规范。为了让学生在野外体验地质填图的“实战”,实习期间安排了一次在填土区的野营旅行。完成一天的测绘后,学生们在一个空的地方搭起帐篷,做晚饭。晚饭后,老师和学生围坐在篝火旁聊天和取暖,欣赏纯净的星空,听异国音乐。非常愉快。“这次实习强化了测绘技能,训练了英语听、说、读、写技能,掌握了一些野外急救知识,体验了野外露营的乐趣。”参加实习的郑宇杭同学这么说
一般来说,野外工作完成后,学生要把地质填图的“成果”整理出来,并转移到标准透明纸上。最后的实习报告要求用英语写。虽然学生们擅长英语,但他们不习惯一开始就用英语写报告。但是渐渐地,学生们适应了说英语和写英语的环境。最后,所有学生完成了实习所需的各种图片和英语报告,并得到了澳大利亚讲师的认可和表扬。
18天的地质实习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专业能力,也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的进程这是学生第一次出国。他们不太习惯澳大利亚食物。他们一有时间就开始做中国菜。澳大利亚助教蒂姆从未见过中国菜的制作过程。跟着它。当卷心菜被放入煎锅并发出声音时,蒂姆喊道:“我的天哪!”蒂姆困惑地摇摇头。上菜时,他被邀请来吃饭。他举起大拇指说:“太好吃了!”
近年来,中国地质大学积极开展多项海外交流项目,以加强顶岗实习教学的内涵建设,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国际一流学生。其中,澳大利亚大学和詹姆斯·库克大学联合开展的野外地质实习就是其中之一。
李占科老师介绍,澳大利亚野外地质实习学生的专业素质、身体素质和综合素质得到了国外同行的高度认可。尽管学生们远离祖国、学校和父母,但在野外练习中,没有人会因疼痛和疲劳而哭泣。他们克服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最终获得了知识,提高了技能,锻炼了意志。他们可以看到中国地质工作的未来。
图片
单词由实习教师和学生提供:陈、郭胜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