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英丰科技有限公司位于浙江省绍兴市,成立于2008年,2016年进行股份制改革2019年6月17日,英丰科技在中国证监会网站上披露了招股说明书,并计划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首次公开募股不会超过8000万股。赞助商是国源证券。
随着招股说明书的披露,本报告期内英丰科技有限公司的收入和利润没有增加,实际控制人借入了大量资金,公司的并购重组值得关注。特别奇怪的是,实际控制人2017年支付的利息实际上高于英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当年的利息总收入。此外,当借入大量资金时,公司的短期借款增加,因为短期借款的财务成本远远高于实际控制人借款的利息收入,从而增加了利息支出
收入增加无利润增加
实际控制人借入大额资金
英丰科技是一家专业从事纺织印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主要包括针织面料和梭织面料两大系列印染
2 016年至2018年,英丰科技营业收入分别为68282.31万元、90107.1万元和98658.24万元,2017年和2018年同比增长率分别为31.95%和9.50%。同期净利润分别为1.31191亿元、1.13603亿元和1.388257亿元,2017年和2018年净利润分别增长-13.46%和21.88%
,其中2017年净利润出现负增长,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1.95%招股说明书解释称,由于2017年实施股权激励,股份支付费用确认为3999.5万元,故当年管理费率较高,或摊薄了当年净利润。
,如果不包括股份支付费用,2017年净利润将同比增长17%以上。但这样,2018年将会出现负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英丰科技还向真正的控制人马英博借了大量公司资金,当时该公司有短期贷款。根据
招股说明书,英丰科技2016年至2018年底的短期贷款余额分别为2.47亿元、1.884亿元和1.3852亿元。期末,银行存款余额分别为1070万元、10288.06万元和6002.77万元。其中
,2017年末,虽然银行存款余额大幅增加至10228.6万元,但利息收入并不突出,仅为643.6万元,全部来自实际控制人借入的大额资金的利息支付。
根据招股说明书,2017年,迎丰科技期初向实际控制人马迎波借入资金,应收余额9062.19万元,当年累计贷款8803.35万元。2017年,英丰科技向实际控制人马英博共收取18497.72万元,其中资金利息收入668.18万元。矛盾的是,利息高于英丰科技当年的总利息收入。英丰科技在2017年收到实际控制人支付的利息,但整个银行存款的利息甚至不是负数
招股说明书说明,实际控制人马应博借入的资金是实际控制人2016年和2017年为公司支付的费用,金额分别为1393.96万元和2616.3万元,合计4025.59万元。然而,对于剩下的一亿多贷款资金的使用,却没有太多的解释。与
相比,英丰科技2017年末短期贷款余额为1.884亿元,同期利息支出为1339.06万元。英丰科技实际控制人支付大额资金借款利息,但同期短期借款增加,短期借款利息费用远高于利息收入,变相增加了公司利息费用。
此外,2018年,英丰科技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为负,同期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量减少近一半。根据招股说明书,绍兴县迎丰纺织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投资方为注册资本50万元的浙江华宇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和持有100%股份的华宇集团。根据招股说明书,华宇集团成立于1996年7月,法定代表人是周。
2年11月,英丰公司吸收合并绍兴水镜服装有限公司,将其注册资本由50万元增加到100万元。根据招股说明书,水镜服装于2008年8月2日成立。华宇集团拥有100%的股权,注册资本为50万元。水镜服装在并入英丰股份有限公司后被取消
2年6月011,英丰股份有限公司分为英丰股份有限公司和绍兴智奈纺织有限公司分拆后,英丰有限公司注册资本减少至50万元,智奈纺织公司注册资本减少至50万元,华宇集团分别持有两家公司100%的股份。
在接下来的两年里,经过两轮股权转让,智奈纺织被英丰股份有限公司吸收合并,最终被取消。
根据招股说明书,2011年11月,华宇集团将其在智奈纺织的100%股权转让给绍兴邢星皮革塑料有限公司
2年9月和012年,星皮革塑料将其在智奈纺织的投资30万元转让给倪金龙,20万元转让给周转让后,倪金龙持有智奈纺织60%的股份,周持有智奈纺织40%的股份
2年7月013日,英丰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吸收合并智耐纺织品增资50万元。倪金龙、周成为英丰股份有限公司股东,智奈纺织相应被注销。增资完成后,倪金龙、周在英丰股份有限公司的总投资为50万元,总持股比例为4.4%
根据招股说明书,倪金龙、周对志奈纺织的出资是代表傅持有的,他们是夫妻2016年,倪金龙、周、傅关系解除
综上所述,水镜服装被英丰股份有限公司吸收、合并、撤销,而智奈纺织在短时间内经历了合并、撤销前的分离。令人费解的是,英丰股份有限公司一直参与这些并购。这项
的研究还发现了其他一些对英丰科技首次公开募股的质疑,“一财新”继续关注这些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