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金义
1。时代背景:
15年间,在河南省洛阳铸造委员会(成立于1954年3月9日,由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潘任主任)和洛阳铸造委员会的领导下,洛阳地方工业全力以赴建立了十几个工厂,以支持洛阳的156建设。
洛阳工程机械厂(当时叫洛阳汽车修理厂)从上海迁来,负责维修洛阳156所建的数百辆汽车和工程机械。洛阳机床厂(后称洛阳机床修理厂)是由洛阳和上海的十几家铁厂合并而成,负责生产洛阳156建设急需的各种螺丝、槽钢和车站设备。洛阳水泥制品厂从上海迁来,负责制造建于洛阳156的下水管道(建筑外的地下水泥管道)
洛阳铸造厂是由洛阳和上海的十几家铸造厂合并而成的(当时称为公私合营洛阳铸造厂),负责铸造洛阳156建筑楼的铸铁污水管和各种配件。
工厂,以及洛阳家具厂、印刷厂、橡胶厂、砖瓦厂、砂石厂、煤球厂、纸箱厂等。这些都为洛阳156的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今天,我们专注于洛阳铸造厂,它成立于1956年2月1日。
2。洛阳铸造厂前生
洛阳铸造厂前生,洛阳和上海的十几家私营铸造厂最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末民初。洛阳老城北门外平等街32号
。根据古人的说法,这就是洛阳代代相传的炉院——砂型铸造厂该公司主要生产普通人急需的铁锅和勺子,以及农业生产所需的铁犁和其他产品。
当时没有车间。这些车间都是露天作业,受天气条件限制。铁的来源依赖于出售产品的交换和私营部门小商贩的收集。启动熔炉需要4到5天,每次大约400公斤的铁被熔化。开膛手是一名熔炉工人、一名砂型工人、一名清洁工和一名炼焦工人。从
年到1949年,在洛阳的小碑门和东莞地区逐渐形成了十几个铁厂。如玉兴铁厂(经理韩正刚,后担任洛阳铸造厂副厂长)、志成铁厂等每个工厂大约有10到20人。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每个工厂的经理和老工人基本上都有自己独特的技能,并且有流传的故事和轶事。
,如三星铁厂厂长陈继云,因其制罐技术高,被誉为“豫西铁锅之王”。
曾与泰国钢铁厂经理杨·吴奎锻造焊接三辆美国车的后桥和捷克车的横梁。质量非常好,引起了轰动。
太华铁厂成立于1950年,位于北街北端,共有10名员工。经理王德山出生在鱼台铁厂,是个开膛手。本厂主要从事修理,特别是铜瓦、铜套、活塞等有色金属零件,工艺复杂,可由本厂铸造加工。王德山有一个悲伤而快乐的故事:
有一次有人写了一首诗赞美王德山:“我叫王德山,我能做任何事。”金、银、铜、铁和锡也可以用来提炼铝。因此,有人说他在文化大革命中称赞资本家,王就挨打
大规模焊接厂,1950年从徐州迁至洛阳徐经理和两个学徒每人有一套焊接工具。徐文学以精湛的焊接技术著称。
3。洛阳早期铸造厂
| 1948年洛阳解放后,洛阳组织了一个钢铁工会,其主席王复新受市总工会领导。| 1956年2月,12家私营铁厂被联合命名为洛阳铸造厂,这是一家公私合营企业。这家工厂有173名员工。年9月,上海中华铸造厂29名员工迁至洛阳,并入洛阳铸造厂。朱德和,中国铸造厂经理,洛阳铸造厂副厂长。1980年,他担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洛阳市委员会委员。
年10月,上海西兴龙铸钢件厂八名员工迁至洛阳,合并为铸造厂。在
两个工厂来洛阳之前,他们曾经提出,来洛阳与洛阳工程机械厂合并时,他们的工资和福利不能降低。这两个条件后来没有实现。一些工人说,“当我来到这里,我非常高兴和悲伤。我从来没有想过在一条小河里会有一条大鱼,但是水太小了,不能生存。”结果6个月后,谢兴隆工厂的8名员工全部不辞而别,返回上海。它还影响了从中国铸造厂返回上海的9个人。
| 1956年9月10日,洛阳市建委批准在唐宫东路建设洛阳造沙厂,总面积90亩。1957年4月1日,工厂竣工,并从几个分散的地点转移到一个新的地点。目前,共有221名员工工厂成立后,全力支持洛阳156建设。根据工厂的记录,当时156项建设的工作量占工厂生产能力的70%。继续传统生产,为洛阳服务的生产能力不足30%1958年,在大跃进期间,工人总数增加到1600人。
1991958年后,洛阳156建设主体基本完成,洛阳市对市政产业进行了大规模调整。经过数次更名,1964年5月,洛阳重工局认定洛阳铸造厂为专业铸造厂,并更名为洛阳铸造厂。洛阳工程机械厂、洛阳机床厂、气动工具厂和振动机械厂全部用工具转移到铸造厂(洛阳铸造机械厂等。并入其他工厂)这些工厂的铸造任务也随之而来,从那时起,这些工厂的产品就相对固定了。自1964年以来,洛阳铸造厂已成为以服务洛阳地方工业为主的专业铸造厂。洛阳铸造厂负责位于环城北路和唐宫东路的几家地方国有大中型企业的产品毛坯铸造。洛阳铸造厂已成为这些企业的总经理和洛阳地方国有企业的重要基础企业。洛阳铸造厂从此与洛阳的这些地方国有企业同生共死,企业的兴衰与周边企业完全融为一体。此外,还为山西、陕西的部分企业生产铸坯,成为在河南、陕西、山西地区具有一定声誉的专业铸造厂。
4。洛阳铸造厂的辉煌时期
| 20世纪80年代初,洛阳铸造厂发展到731人(下属分厂124人),有4个车间和1个炉具分厂。车间1主要生产大中型铸件,车间2是机械化生产线,主要生产大量小型铸件,车间3主要生产彩色铸件,如铜铝镁合金铸件,车间4主要生产准备和模型制造
拥有一批洛阳资历最老、技术最高的专业铸造大师。洛阳铸造厂产品齐全,质量可靠,信誉高。年产量逐渐达到5000吨左右,成为豫西地区最大的国有专业铸造厂。
的主要产品包括洛阳机床厂各类绕线机铸件、各类木工刨床铸件、洛阳发电厂汽轮发电机及部分有色零件铸铁铸件、洛阳轴承专用机床厂超精密磨床铸铁铸件、洛阳工程机械厂各类车轮铸铁铸件、三轮压路机及汽车起重机铸铁铸件。 洛阳气动工具厂各种内燃凿岩机的铸铁件、洛阳振动机械厂各种振动台的铸铁件、洛阳机床附件厂各种机床附件的铸铁件以及来自郑州、山西和陕西省十几家工厂的铸铁件在主要产品中,仅重工业系统就有54种产品,1741种,多达3000多种1982年计划总产值为312万元,实际总产值为328.3万元。
1957年,当工厂开始时,苏联的标准基本上得到遵守。后来,一些工艺和主要产品逐步建立了工厂标准。随着部颁标准和国家标准的颁布,逐步向部颁标准和国家标准过渡。
5。矽肺的发现与防治
铸造厂是一个粉尘污染严重的企业。如果不重视粉尘控制,职业病就很容易发生。根据《洛阳铸造厂志》第158页,1960年,洛阳铸造厂开始发现矽肺病患者。从那以后,每年都要对员工进行检查。相继发现并治疗了126例矽肺。数字
太神奇了。1976年,洛阳铸造厂有626名员工,其中447人是生产工人。有126名矽肺病患者!
以后,铸造厂开始注意改善工作条件,并发放各种防尘、防酸、防气口罩。1976年,各车间安装了防尘装置和排气扇等防护设备,生产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发病率大幅下降。
6。洛阳铸造厂名人
韩振刚,男,1920年9月26日出生,汉族,河北省蛟河县岩坊村人解放前,他被任命为洛阳宇星铁厂的经理。解放后,他担任洛阳铸造厂副厂长、中国民主基金会维护小组组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市委常委、省市人大代表、历届市工商联副主任。他于1976年8月25日去世。
朱德和,男,1923年3月15日出生,汉族,江苏省南通县川岗公社人,1942年任上海市海防路191号丰利铸造厂副经理,1946年任上海中华铸造厂经理1956年,他随工厂迁至洛阳,并并入洛阳砂铸厂,担任副厂长。1980年,他担任第五届CPPCC市委委员。1981年退休
7。洛阳铸造厂社区文化
洛阳铸造厂在其家庭庭院(西关花坛新华书店后面)建立了一个大型俱乐部,并在其厂区设立了一个保健中心、一个食堂和一个托儿所。此外,它有一个艺术团队,一个图书馆和一个篮球场,形成一个小社会和自己的庭院文化和社区文化。
洛阳铸造厂是洛阳当地一系列国有大中型工厂的综合,如附近的工程机械厂、气动工具厂、印刷厂、洛阳公交公司大修厂、起重机厂、机床厂等。,形成洛阳最早、最大的地方工业带。在古城洛阳的西部和北部,绵延3-4公里,有近1万名工业工人和1万名家庭成员。在洛阳重工局的领导下,为洛阳地方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8。洛阳铸造厂
的兼并与消失1991982年以后,洛阳铸造厂周围的大多数地方国营工厂由于各种原因继续衰落并逐渐衰落。1984年初,洛阳铸造厂的领导班子到期更换。之后,两个领导小组努力工作,带领铸造厂克服困难。作为洛阳唯一的地方国有专业铸造厂,其生产持续发展,在洛阳铸造市场上继续占据重要地位。
1年12月,经过反复讨论,具有30多年历史的洛阳铸造厂被并入洛阳矿山机械厂。所有技术工人和设备都搬到了罗矿铁厂。洛阳铸造厂改住宅区洛阳铸造厂历史悠久,在洛阳地方国有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在洛阳却永远消失了。
9《洛阳铸造厂记录》(1984年版)
《洛阳铸造厂记录》,编辑杨忠伟(曾在洛阳铸造厂教务处和财务部工作)从1983年到1984年,它被编辑成一本书,委托历史协会进行打字和校对,然后由金梦朝阳印刷厂印刷。1984年8月23日,同志、同志从孟津县朝阳印刷厂用行李车把所有的印刷厂记录带回洛阳铸造厂。
年获“洛阳铸造厂记录”这份工厂记录风格鲜明,语言流畅,故事生动,描述真实,与一般的工厂记录大不相同。
例如,该书如实记录了洛阳铸造厂患矽尘病的工人,有100多人,占一线工人的相当比例。它忠实地记录了十几个上海工人不辞而别来到洛阳的经过和原因,忠实地记录了几个私营铁厂经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轶事。这些在其他编年史中都很难看到我得到的这本书是杨忠伟同志保留的样本。印刷样书纸厚,历史悠久,螨虫多。我读了一天书,浑身发痒。戴着厚厚的口罩,还在咳嗽一天洗三四次澡,还是全身发痒在
样书的最后几页,有主编杨忠伟同志用楷书写的后记、正误表等,非常珍贵。杨忠伟同志的楷书细致、细致、认真,读起来很感人。
是本文的主要参考和依据。借此文,我谨向《洛阳铸造厂志》主编杨忠伟等同志表示深深的敬意感谢他们的辛勤劳动感谢他们给我们留下了如此生动全面的洛阳铸造厂
的历史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