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各方寻求解决“公害树”新民晚报记者纪胜珍/照片
姚丽萍/文
12345市民热线,投诉“扰人树”,三个月5000!
上周,看到这个数字我真的很震惊。
《上海市绿化条例》于2007年修订实施。修改的原因是为了解决树木干扰人们的问题。从2007年5月1日到年底,仅长宁区就有713棵“有害树木”被迁移,2008年有2600棵树被迁移到169个区。
今天,树木扰人的现象如此突出立法是否倒退?还是立法没有倒退,执法违反了立法精神?如果是这样,行政执法部门应该承担责任。
从上海市地方立法机关到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一圈一圈的调查下来,答案是否定的然而,为什么大树仍然困扰着人们?让我们把它查个水落石出,解释清楚。
第一说,当法律被修改时
20年前,人们认为树越高越好,密度越大越好。没想到,太多的树离房子太近了,十几年后,“绿树”变成了“讨厌的树”
2年6月和003年,长宁区人大仙霞代表小组开始调查“扰树”调查显示,根据当时的绿化规定,社区内不允许砍伐或移动树木,因此居民采取了极端的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根据调查,如果绿化与民生有冲突,地方立法应该修改。从那以后,调查报告就交给了市十二届人大代表刘正东。2004年1月,在第十二届市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刘正东提交了修改《绿化条例》的提案,该提案被国会列为正式立法议案。
2年12月14日,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在徐汇区渐康街白玉兰社区居委会首次将立法听证会引入住宅小区,其内容为《绿化条例》修订草案。2007年1月17日,上海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通过了《上海市新垃圾绿化条例》,并于当年5月1日起实施。根据新的规定,如果影响到居民的生活,高大的树木可以依法移动。《上海市绿化条例》于2015年再次修订。市绿化管理部门根据当地立法制定了具体实施细则,规定如果社区内有干扰树木,严重影响照明、通风和住宅安全,或对人身安全和其他设施构成威胁,可向区或市绿化部门提出搬迁申请。
中有几个关键链接
第一,谁会申请移民?受影响的业主,三分之二以上联名向市或区绿化行政主管部门申请搬迁
需要强调受影响的所有者和所有所有者是两个概念。这种制度设计可以提高转让效率,化解安全风险,更有效地防止社区自治的“泛民主化”损害少数业主的合法权益。
秒,谁将实施迁移?住宅物业服务公司
第三,行业委员会,该怎么办?首先,解释转让申请或转让计划的“真相”。
第四,迁移后,如果它不能生存怎么办?只是重新种植
所有这些,地方立法和行政法规,都已明确。然而,12345热线仍收到大量有关树木滋扰的投诉。为什么?我咨询了几个负责绿化的行政部门的老巫师,想找出原因。
一出现,市民们就不熟悉解决“公害树”的法律途径。至少,他们对垃圾分类不太熟悉。
2,还是钱的问题夫家辖区内,依法迁移扰民树木的,财政资金可以使用;对于商品房,搬迁费用超过物业公司或行业委员会支出权限的,由业主大会表决。业主召开股东大会并在遇到困难后返回似乎已成为常态。此外,即使开支是在工业议会的权力范围内,也有一种态度,就是钱是可以花的,不一定要动。
为异常正常状态,最终危及房屋安全和公共安全。因为“大树扰人”只是一个流行且不准确的说法。在社区里,如果一棵大树离房子的外墙只有20厘米左右;然后,受到干扰的不仅仅是通风和照明,还有生活安全、住房安全和各种地下管道设施的安全。如果他们不搬迁,将会有无穷无尽的麻烦。
在这种情况下,树木扰民,如何解决?罚款执法是必要的
罚款执法,首先要有标准社区里这种事情到底是什么?会有专业的技术标准如何修剪?会有专业的技术标准住宅物业服务公司也有遵循、调整、迁移和维护的标准。来自上海市绿化委员会的信息显示,这些标准可能会在今年年底发布。
罚款执法,社区普法,无让业主、物业公司和行业委员会了解法律解决途径,尽自己的职责确保社区安全。特别是,行业委员会应充分利用维护资金,按需使用,并根据需要继续筹集资金。在安全和质量上花钱是提高住宅区管理水平的经济原则。
精执法,在社会上,最精神的法宝,还是党的领导面对树木滋扰,很多业主、行业委员会和物业公司都怨声载道,并没有处理此事。我们做什么呢别担心,居委会党总支会配合,整合资源,沟通协调,最终解决问题。
一次两次,只要一个案子在社区里解决了,如果你遇到下一个,你就不会问三个问题。
这个世界变化很快。套用一位绿化专家的话,住宅区是住宅区,而不是公园或森林。与乔木相比,层次丰富的灌木更适合居住区。当前者越高,密度越大,越好,而“不好”的时候,要迅速纠正。
必须为自治、共同治理和法治调动一切资源,并通过一丝不苟的执法解决所谓的“历史遗留问题”。早做总比晚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