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内制造业似乎没有后辈。许多小工厂不能招人,许多从事这一领域的人都换了职业。
这一行,累、脏、差培养一个有技能的人需要三到五年的时间,培养高级人才需要十几年的时间,而人才的流失正在导致这一行业的人才流失。为了保持经济竞争力,中国需要更多的技术人员而不是医生这里的技术人员是指支持“中国制造”的工业技术人员。"
01,中国:技术人员应该受到尊重,工资不应再与学历挂钩!
近年来,文凭泛滥的现象导致了中国高校的大规模升级,中学升级为大专,大学升级为基础课程,重视学术研究,较少强调技能操作。毕业生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
199的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4月,北京只有28%的本科生和硕士能够找到工作,而全国范围内的技术院校就业率仍保持在96%以上“蓝领冠军”在世界技能大赛中以制造业大国的身份获得金牌,受到的关注和影响不亚于体育明星。
但是在我国,目前,技术人才的培养还没有被大多数人“正视”。高级技术人员短缺,技术教育体系不完善,工作艰难且被忽视。我国技术人才的培养正经历着各种困难。
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复兴有赖于各行各业工人的共同努力。优秀的技术工人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值得全社会的更多关注。只有获得更多的礼遇和尊重,这支在中国的重要团队才能继续成长和进步。
以下是每个人的真实和常见的例子:
自2003年以来已经在数控线切割加工领域工作了15年。现在他负责天津的一家国有企业。告诉我这些年来我的感受。
一开始就很自豪能从事这一行。当时模具行业非常受欢迎。回家后谈论在模具行业工作的人会给你很高的评价,因为当时普通工人的月薪只有几百美元,而慢丝行业始于2004年,月薪已经超过5000美元
随着货币的不断贬值和劳动力的增加,现在普通工人的月工资比以前增加了一倍多,而我们行业的平均工资还不到两倍。我不敢说我回家后还在做我以前的工作。在熬夜多年后,我的健康状况已经崩溃,甚至开始时我唯一引以为豪的薪水也没有优势。
的事情越来越苛刻,压力越来越大,机械是专业需要沉淀的,累脏是很正常的事情,没有非凡的毅力是不可能坚持下去的,坚持到底的结果无非是一个“工程师”的轻头衔!
02,那么发达国家德国是如何对待技术人员的呢?
199德国技术人员的工资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技校毕业生的工资几乎普遍高于大学毕业生。白领毕业生的平均年薪约为3万欧元,而技术员的平均年薪约为3.5万欧元。许多行业技术人员的工资远远高于普通公务员,甚至高于大学教授。由于德国技术人员的高工资和对制造技术人员的大量需求,每年65%的初中毕业生放弃高中然后大学的道路直接进入职业学校。
德国的职业教育完全由政府资助,学生每年可以获得4100欧元的政府教育基金企业“命令”学生在职业学校学习期间成为企业的未来雇员,企业应根据规定每月向“命令”的技工学校学生支付600-800欧元。
德国社会对技术人员有着世界上最高的尊重,这使得德国技术人员的工资普遍较高。德国实干家更有天赋。他们以精湛的工艺创造了举世闻名的“德国制造”。
尽管德国有起有落,但德国的制造业使德国经济稳步增长,并坚定支持欧洲的危机。多亏了德国制造业,欧元区依然存在。
德国之所以如此强大,关键是这个国家积累了丰富的“工匠”资源,包括工程师、高级技师和普通技师。德国的工匠精神严谨、标准、一丝不苟。它规定螺钉需要拧五次。他们永远不会拧四次半。
不管是工程师还是普通技师,每个人都有独特的技能,有些是从祖先那里继承来的,但更多的是来自职业学校、技术学校甚至全德国的应用技术大学。此外,德国贸易协会的培训和企业内部的现场培训也非常普遍。
的问题是,为什么多德愿意成为技术人员而不是追求大学文凭?
1,在德国做一名机械师并不可耻在德国人的眼里,每个人所做的只是不同的分工,不管是政治家、教育家、企业家、工程师还是机械师。他们只是不同的职业,不分贵贱。德语单词“天职”意思是天职或上帝的召唤。在“天职”的意义上,每个人的天职都是神圣的正因为如此,德国人工作认真负责,能够冷静下来做好自己的工作。
2,技术人员也有高收入
普通技术人员收入2000-3000欧元(约14500-22000元人民币),不比大学毕业生差,更适合找工作。
高级技师是企业的瑰宝。他们的收入更高,他们的家庭不再是问题。他们还可以买房子和汽车,享受高质量的生活。即使
是一个养家糊口的人,它也可以出国度假或专注于自己的爱好,如收藏名酒、古董、字画等。这些不是只有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享有的“专利”。
199职业学校的毕业生也是人才。他们还有机会被派往海外工作,享受高薪和海外补贴。我的一个朋友从技校毕业后在新科环球货运公司工作。经过几年的工作,他被派往北京和上海分别担任技术总监。他不仅可以节省很多钱,而且每年还邀请他的父母去中国旅游。
3和德国教育频道随时对任何人开放。那些在
从事技术行业的人,如果想“改变跑道”,毕业后获得国家认可的硕士学位,也可以申请进入应用技术大学深造。当然,
也可以申请综合大学,在通过补充学费获得“阿比特尔”(完全中学文凭)后攻读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
德国没有上学的年龄限制,这是活到老学到老的典型例子。因此,在大学课堂上看到白发老人也就不足为奇了。
许多德国人宁愿当技术员也不愿竞争大学文凭,因为德国人有一个普遍的平等观念,技术员也享有较高的收入,他们可以随时进入高等院校继续学习。
正因为如此,德国不仅有许多“仰望星空”的思想家,而且还有大量“脚踏实地”的实干家。
有话要说:
1。目前,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句话“做错了事,炒房是为了国家”。虽然这是有偏见的,但对目前的制造业工人来说,这仍然是一个尴尬的局面。
2。整个社会对制造业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技术工人的待遇也没有从根本上向普通工人倾斜。
3。由于各种社会原因,技术工人的认可度不高,社会地位低下。大多数工人的兄弟心里也有某种自卑感。
4。政府仍停留在口头表达工匠精神的阶段,没有采取任何具体措施。如果有任何措施,他们将从国有企业开始,这也加剧了该行业的人才流动和流失。
5。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一个熟练工人根本无法养活一个三口之家,这也打击了这一群体的信心和该行业的人才缺口。
6年,离开这个行业很容易,但培养一个专业人才不是几分钟的事,社会和国家最终都会失败。
03。技术工人没有尊严。我们如何谈论“工艺精神”?
为了使工匠的精神立起来,我们必须首先让技术工人,包括所有寻求生存和发展的诚实工人,真正能够在制度和机制上安定下来,有尊严,有地位,有好的生活,有好的发展和好的前途。
只有当劳动真正光荣,工匠受到尊重时,工匠的精神才有成长的基础,才能发扬光大。
人类社会是由人类劳动发展起来的。
劳动创造价值。劳动分为身体劳动和精神劳动。虽然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从事脑力劳动,但人类社会仍然离不开体力劳动,而且体力劳动的技术含量会越来越高,尤其是那些熟练的技师和工匠。
曾几何时,在我国,“劳动者是最光荣的”和“每个职业都有自己的冠军”不仅是响亮的口号,而且还外化为相关的制度,内化为人们的行为。
专业扒手石传祥、业务员张炳贵、铁王曼金喜、技术创新专家王崇伦都是全国知名的劳动模范,是所有人关注、敬佩和学习的榜样。
当时,工厂的八级技术人员是企业中的“牛人”,是公众眼中的能人。他们的高经济和社会地位证明了“劳动光荣”不是空话。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和社会的价值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权力和金钱已经成为许多人崇拜的对象。
人们把那些能赚大钱并取得巨大成就的人视为“有能力的人”和“成功的人”。这些人通常也是社会名流,受到社会的高度尊重。然而,那些默默无闻、诚实工作的工匠,以及熟练的技术人员和土壤专家,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甚至被人们所鄙视。
长期以来,在前线工作似乎成了“不光彩”和“毫无价值”的同义词。在企业的工人中,唯一有希望或最好的出路似乎是进入管理层。
一直是困扰企业多年的“技术工人短缺”问题。必须说它与这个社会现实有关。
即使在“金色蓝领”逐渐流行的时候,技术工人仍然在流失。不难看出,主要原因是企业待遇低、地位低、缺乏劳动荣誉感、个人尊严和社会认同感。
的确,近年来,虽然企业中一些技术人员的收入增加了很多,但与技术和管理人员相比,他们的“劣等”地位并没有多大变化。
,一位国家技术大师,感觉特别真实:不管工人有多熟练,他们都必须由最低级的干部来管理。
只要你带上“工人”这个词,你就没有发言权,职位可以随意安排,任务可以随意增减...最后,必须将其借调到本组织的培训部门,以增强尊严感。因此,
表明,“民以勤劳者治,民以勤劳者治”的传统观念仍然深深扎根于正在走向现代化的中国。它固化在一些重要的制度安排和社会价值观中,然后固化在人们的思想中。如今,高考仍然是大多数学生寻求美好未来的首选。每年的这个时候,包括老师和家长在内的数百万考生挥汗如雨,准备冲刺的场景将再次出现。每年,针对高考考生和考场的各种“保卫战”都会上演。
即使是那些选择职业高中的学生或家长,有多少人不会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做出无奈的选择?如果这种情况继续下去,恐怕对工匠精神的提升就太过分了。
诚实劳动、奉献、奉献和追求完美的精神是任何时代和任何行业发展的基础。
,特别是在今天的中国,产业转型升级、建设制造业强国和实施工业4.0战略离不开大量技术工人的支持和工匠精神的指引。
、为了建立工匠精神,我们必须首先让技术工人,包括所有诚实工作并寻求生存和发展的人,真正能够安定下来,有尊严,有地位,有美好的生活,有良好的发展和美好的未来。
只有当劳动真正光荣,工匠受到尊重时,工匠的精神才有成长的基础,才能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