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医疗期?
根据原劳动部颁发的《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待遇年限规定》第479条)规定,所谓医疗待遇年限,是指企业职工因病或非因工负伤停止工作治疗休息不得终止劳动合同的期限
医疗期间实质上是解雇保护期。企业职工因病或非因工负伤,需要停止工作就医的,按照企业职工的实际工作年限和所在单位的工作年限,给予3至24个月的医疗待遇。可见,医疗期间是指劳动者因病或非因工负伤停止工作治疗和休息的期间,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即辞退保护期。
的医疗周期有多长?
《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明确规定医疗期为3-24个月。同时,它指出
,事实上,各地对该规定的解释有所偏差,甚至有一些相互矛盾的规定。例如,上海市人民政府颁布了修订后的《上海市劳动合同履行过程中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标准的规定》(第40号),明确规定:“医疗期根据职工在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确定。”在本单位工作的第一年,医疗期为3个月。每工作满一年,医疗周期将增加一个月,但不超过24个月。“
因此,在应用政策和法规时,还必须了解当地政策,以当地政策为准
医疗期限可以延长吗?
《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的规定》规定:医疗期届满,劳动鉴定委员会参照《非因工致残且经医生或医疗机构确诊为不治之症的企业职工因工负伤和患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标准》进行劳动能力鉴定。
劳动能力鉴定是延长医疗期的必要条件吗?全国的规定不统一。
如江苏等地认为,对于某些特殊疾病,无论实际工作年限如何,只要疾病不能在规定的医疗期内治愈,则医疗期可以延长。如果延长的医疗时间不超过24个月,则不需要企业或劳动主管部门的批准。也就是说,只要医疗期不超过24个月,特殊疾病的医疗期可以自动延长,而无需任何批准或鉴定程序。
医疗周期能超过24个月吗?
《劳动部关于实施〈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的通知》规定: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如果部分职工患特殊疾病在24个月内不能治愈,经企业和劳动主管部门批准,可以适当延长医疗期。
医疗期间的工资是多少?
《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没有规定医疗期和医疗期届满劳动合同终止时的待遇和经济补偿,只是要求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根据原劳动部《关于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59条,在患病或非因工负伤的医疗期间,企业应按有关规定在规定的医疗期内支付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病假工资或疾病救助基金可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但不得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80%。
医疗期间的具体工资也按当地政策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