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万亿美元“非标准到标准”的新路线也将应运而生?

经过四次试验,新的资产类别“标准化票据”终于出现了

2年14月,中央银行的《标准化票据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公开征求意见。《办法》借鉴了资产支持证券的理念,利用票据形成基本资产池,用基本资产的未来现金流偿还投资者的本金和利息业内

199人指出,《办法》中标准化票据的定义基本符合《资产管理新规定》和《标准化债权资产认定规则(征求意见稿)》中标准化债权资产的认定

业界普遍预期通过“标准化票据”进行票据资产的非标准转换根据证券交易所的数据,截至2019年底,贴现和未贴现商业票据的总规模已超过12.5亿元,未来的市场规模可以预期。但“非标准到标准”取决于未来的相关监管政策。

此外,本办法所称促进供应链金融发展。未来,除保理转让和资产证券化外,应收账款能否流通,票据能否在供应链金融的支付、结算和融资中发挥作用,都值得期待。

应收账款管理办法

“非标准转标准”新路线

根据本办法,标准化票据是指存管机构为收集商业票据形成基础资产池并以基础资产产生的现金流量作为还款支持而创设的受益证券。从逻辑上讲,票据是一种信用资产,是非标准的。标准化票据属于债权资产,有望成为“标准化债权资产”,即非标准化票据

江财久银票据研究所执行董事肖小和认为,《办法》中的标准化票据符合标准化债权资产分化等五个条件。目前,对票据进行“从非标准到标准”的转换还为时过早,因为承兑票据和贴现票据不符合区分等条件。

目前,“非标准”与“标准化债权资产”的界限还没有明确界定,但业内普遍预计“标准化票据”将被归类为“标准化债权资产”

2年10月019日,中央银行等四部门发布了《债权资产认定规范规则(征求意见稿)》,将银行贷款中心信贷资产和收益权转让相关产品、北京市债权融资计划、中国证券交易所收益凭证报价、上海证券交易所债权投资计划和资产支持计划列为“不规范”

根据证券交易所的数据,截至2019年底,贴现商业票据为8.18万亿元,未贴现商业票据总额为4.5万亿元,合计12.6亿元。

”理论上,可以输入标准化资产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录入或具备各种条件录入标准化票据资产的票据数量不会太大,否则有一个过程。即使是20%,也将超过2万亿元。标准化票据市场发展潜力巨大。此外,商业承兑汇票还有发展空间。此外,由于包括标准化票据存管机构、经纪机构、评级机构、承销商和投资机构在内的各种条件的成熟,我相信未来的规模不会小。肖小河在《21世纪经济报道》中告诉记者

业内人士预计,如果监管未来明确将“标准化票据”定义为“标准化债权资产”,预计将开辟一个万亿规模的票据市场和债券市场。

Plandin服务副总裁季鹏飞认为,资产池基于银行票据、商业票据等非标准资产创建的“标准化票据”基本符合“标准化债权”的确认条件包括:可分割交易、创建和存续前的信息披露要求、交易所托管、公平定价要求、银行间市场和票据市场交易等。

根据本办法,“标准化票据”的基本资产应满足五个条件,包括类似的核心信用要素和类似的承兑人、保证人等信用主体的期限。符合法律法规,权属清晰,权利完整,无抵押物等权利负担;可依法转让,无需挂失、暂停支付、公告或被有关当局扣押或冻结等。

深圳市商业票据圈科技副总裁刘聪认为,该草案并未限制“标准化票据”是白银还是商业票据,未贴现还是贴现,这相当于商业票据在理论上可以作为池中的基础资产。“未来,除了流动性较弱的中小银行接受少量银行票据外,对未贴现商业承兑汇票作为基本资产的需求将会更大,市场空间可能会更大“

应收票据可转让为

。值得注意的是,《办法》增加了供应链金融的新内容《办法》指出,标准化票据的目的是“支持中小金融机构的流动性,为中小企业融资和发展供应链金融服务”

早在去年6月,央行行长易刚就表示支持上海票据交易所在长三角地区推广应收票据

中国企业应收账款规模大,账期不断延长。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票据达到17.40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4.5%。应收票据和应收账款的平均回收期为53.7天,比去年年底增加了2.0天。

家实体企业的应收账款资产为保理资产或证券化资产,不存在应收账款授信或贴现业务。如果应收账款是可转让的,企业可以以较低的票据贴现成本获得资金,并加快资金周转速度,提高经营利润。

从票据和标准化票据的资产属性来看,华创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周冠南在报告中认为,未贴现商业承兑汇票基本上反映商业信用,以供应链上下游、集团公司内部等形式存在。,以被标准化的基本资产票据,类似于“短期融资”产品;银行贴现票据或银行承兑汇票反映了银行信用,类似于“存单”产品。类似于资产支持证券的模型,未来产品的复杂性可能会逐渐加深。在利率下调、配置需求旺盛和一定程度“资产短缺”的背景下,新产品创造的投资机会值得关注。

“在我们的实践中,我们发现商业票据是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好工具。中小企业可以利用大企业的信贷辐射,做出灵活的融资安排,特别是应对临时性、紧急性的融资需求。对于金融机构来说,商业票据可以作为信贷抓手,准确地为产业链上下游的中小企业滴灌。商业票据也是金融监管机构实施货币政策传导的有效工具。”刘聪说道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