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任何企图利用疫情谋利的违法犯罪活动都将受到法律的严惩。2月13日上午,白云区法院举行公开听证会,宣判广州首例利用疫情虚假销售口罩诈骗案。95年后,被告人魏利用疫情销售假面具,铤而走险,被法院以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4年,并处罚金3万元。
今年1月26日至27日,牟伟趁民众急需口罩之机,应对新一轮的皇冠肺炎疫情。他在微信群里发布虚假信息,说他可以低价订购KN95口罩。他利用医疗器械企业的假营业执照和快递订单,在短短两天内诈骗了黄某等四名受害者共计12 . 5万元。成功后,魏把上面的钱花在买车、日常消费等方面。
2月10日,白云区检察院向白云区法院提起公诉同一天,区法院立案受理,同时启动了速审速判工作模式,适用刑事简易程序审理案件。本次审判采用远程视频会议模式,审判法庭的法官、检察官和辩护人,拘留中心的被告通过远程视频终端参与审判,在法庭上认罪。
199白云区法院认定被告人牟伟诈骗公民财产数额巨大,其行为构成诈骗魏因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刑罚执行后五年内又犯罪的,处有期徒刑以上有期徒刑。他是惯犯,应该受到更重的处罚。同时,在突发传染病防治期间,牟伟假借销售突发传染病防治用品,骗取他人财物,受到依法严惩。考虑到整个案件的性质、情节和有害后果,并考虑到被告的悔罪,地区法院在法庭上判定魏犯有欺诈罪,判处他4年监禁和3万元罚款,并命令他向受害人赔偿。判决后,魏在法庭上表示,他对判决没有异议。同一天下午,白云区法院也进行了公开审理,在法庭上宣判了一起涉及疫情的诈骗案被告人宋某通过在微信上发布销售口罩的虚假信息和相互偷钱,诈骗四名受害人共计7450元。法院以欺诈罪判处宋有期徒刑八个月,并处罚金2000元,并责令其赔偿损失。宣判后,宋某在法庭上表示,他不会对判决提出上诉。白云区法院
副院长崔友友提醒群众在困难面前要理智,不要轻易相信网络或微信群中的虚假信息,做好信息甄别和财产保护工作,选择正规购物渠道购买防疫用品,发现可疑信息及时报警,充分保护群众合法权益。
主要有以下几种以疫情为名的欺诈行为。请睁大眼睛!在
网购诈骗
疫情期间,对医用口罩、消毒水、防疫用品及相关药品的需求供不应求。不法分子通过网络发布此类商品的销售信息,诱使受害者购买相关材料,并要求先转账后付款。一收到钱,他们就拒绝发货或取消订单。
票和火车票“退改签”欺诈
犯罪分子在疫情期间利用官方平台发布紧急退改签措施,以防控疫情为名,向受害者发送虚假信息要求退改签票和火车票,诱使用户拨打未知电话或点击虚假链接填写个人数据和银行账户,实施欺诈
虚假捐赠诈骗
冒充红十字会、医院、民政等部门向用户发送虚假“爱心捐赠”信息,以预防和控制新型冠状病毒流行,附资金账户被犯罪分子控制,并利用群众的同情进行诈骗
假装是熟人诈骗
假装是亲戚朋友,声称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并被隔离,以急需医疗和住院费用为由申请贷款,并以贷款名义诈骗。
假扮客服诈骗
受疫情影响,部分快递被滞留,犯罪分子假扮商户客服联系受害者,以诱导受害者按指示操作“退款”名义进行可退款赔偿,从而获得受害者的验证码和个人信息,骗取账户资金
[记者]覃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