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是碣石公社第一个吃螃蟹的家庭承包责任制

联产承包责任制

兰长林

叙述者:

兰长林,1986年前在部队服役,曾任隆昌县委组织部组织部长、党史研究室主任、党校常务副校长、县志办公室主任。他编辑了《中国共产党四川省隆昌县组织历史资料》和《隆昌县志》,并在省级以上报刊上发表了10多篇文章。

背景:

解放20多年后,碣石公社农民实现了政治上的翻身。在农业合作期间,他们的生产和生活得到了改善。然而,人民公社成立后,他们的经济形势非常困难。贫困迫使农民寻找一种新的生产和管理模式,每个人都有责任和担忧。结果,碣石公社的农民自发地建立了各种责任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的经营责任制。它的形式和内容都很简单然而,在碣石公社,它经历了一个非常曲折和复杂的历史过程。

公社启动改革风向

由于工作安排,我负责编写《中国共产党四川省隆昌县组织历史资料》。我详细查阅和整理了龙场的重大事件,了解了许多故事。碣石公社的改革就是其中之一

要弄清碣石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前因后果,还得从土地改革入手

| 1951年4月,碣石农民成功地完成了土地改革任务,分配了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并首次成为土地所有者。广大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生产积极性得到激发,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

123全文阅读

联产承包责任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让亿万中国人告别饥饿

为了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从1951年下半年到1956年,通过互助社、少年社和老年社的社会主义改造,社区中的所有农民都进入了社区。从那时起,土地和其他主要生产资料已经公开。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和控制权由集体控制,实行统一管理,通过劳动分工制度进行分配。

当时,由于管理和生产资料过于集中,分配方式单一,很难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各种先进的社会都临时承包了一些农活。按照统一的标准,他们规定了将某项工作承包给临时生产队的数量和百分比。后来发展成为承包工程、承包生产、承包投资和超额完成任务奖励的“三包一奖”责任制。1975年8月1日晚,碣石公社第四大队第八队队长陈胜华组织了一次班委会议。

“我决定给每个家庭一些土地种植虽然这不符合中央政府的政策,但我要为每个人过上好日子的所有大事负责。这是一件大事。请讨论如何做这件事。会上,小组成员一致同意陈盛华的建议,并提出了具体的步骤和方法。结果,新的责任制在碣石公社第四大队和第八大队悄悄地敲定了。

| 1975年9月,队员们按每人0.073亩的标准将贫瘠的土地、斜坡和洼地分配给队员们,用作口粮。谁种的,谁收集的?1976年收获了一季小麦,平均每人比往年多20多公斤。1976年8月,他们把所有的农田都分给了家庭,同时每人分配了0.36亩的旱地和土壤,规定每人每年要向集体交纳25公斤的粮食,以利生产过剩。1977年,整个队的粮食产量增加了33%在这八个队的影响下,1978年,除了四个队中的两个生产队以外,其余的生产队把所有的土地分成户,每户都有固定的定额,规定每亩地150公斤粮食。公社的另一个大队实行集体劳动和报酬的责任制

责任制的实施,对克服生产中的“大喊大叫”和分配中的“拉平”起到了积极作用。1979年,全社会粮食总产量达到5305吨,比1978年增长11%,人均口粮达到275公斤。

123全文阅读

联产承包责任制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打破了农业生产锅模式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

不久,周边公社也开始向家庭承包生产,影响不断扩大生产责任制给公社成员带来了幸福,但由于这种做法不符合当时中央政府的政策,为公社每个家庭确定生产配额的做法受到质疑并被“纠正”

直到1980年10月,中央政府才发布第75号文件,指出在边远山区和贫困落后地区,家庭生产是可以固定的。

后,省委下发了《关于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若干问题的意见》,即省委100号文件,对四川农业生产责任制作了详细规定,即实行生产包产到户、生产有酬、多种经营、工副业四个专业,对调动群众积极性、提高集体经济管理水平、加快农业生产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主流是好的,发展是健康的,应该得到肯定。

自此以后,碣石市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迅速,势不可挡。

| 1981年9月,全社会112个生产队中,有110个生产队分配到家庭,两个生产队坚持分配到小组。公社的粮食产量从3000吨增加到6500吨左右,人均粮食产量从150公斤增加到350公斤左右。

1981年,隆昌县1717个生产队实行了包产到户或定额到户。土地、产出、牲畜和农具被承包成组。生产团队与成员签订合同,土地、产量、采购和保留都外包给每个家庭,从而增加了产量。

1-1982年初,中央一号文件充分肯定了定产到户和定产到户的责任制不是一种分产到户或退产到户的制度,而是一种按劳取酬的家庭承包责任制,允许实行多种形式的责任制。那一年,龙昌将其生产团队扩大到3686人

1-1983年,全县4043个生产队全部实行每户定额生产,建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统一分配的双层经济责任制。从那以后,碣石公社的粮食产量一直保持在每年650万公斤左右,人均350公斤左右。温饱问题已经逐步解决。

对我们来说,碣石公社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虽然由来已久,但他们的大胆创举表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不断创新,农业生产大幅度提高,国家采购任务按时完成,广大成员生活得到改善,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健康发展。

123全文阅读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