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仅仅在“会计”上击败“做假账”的董事会

天前,财政部下发了《关于加强全国统一会计制度实施的指导意见》,建议加强会计诚信建设,对严重失信的会计人员建立“黑名单”制度。(中国新闻网10月31日电)

会计做假账

会计,简而言之,做账全年数字处理,手执笔,记录公司和公司的财务收支,用数字准确再现公司和公司的经营状况,接受上级和社会的监督;因此,不做假账应该是会计职业的底线。

假账掩盖了真实的经营和收支情况,为私利打开了方便之门,影响了管理者的正确决策,更容易导致宏观经济决策的错位,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涉嫌侵蚀国家税收收入,损害他人的经济利益,并助长欺诈行为

是虚假会计的始作俑者,会计应有效消除虚假会计现象。以会计为出发点,通过加强诚信建设等措施,构筑职业道德防线,为“虚假会计”付出沉重代价,从源头上堵塞漏洞,这是很自然的。从表面上看,这没什么错。

在一个单位或公司的会计岗位上当然很重要,但归根结底它是领导者手中的“棋子”。决策权不一定取决于会计师。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做假账不一定是会计师自己的真实意愿。

当会计,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种生存手段;人得到钱,自然也得“为他人消灾”;在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的背景下,面对领导的指示,选择“不做假账”当然会导致“下岗失业”;与未来“事情发生”后的“黑名单”相比,如何选择是不言而喻的

假账,会计难辞其咎,所以从加强会计诚信入手,达到消除“假账”的目的,虽然看似立竿见影,却抓住了主要矛盾;然而,冷冥想并不是永久的治疗方法。这不仅很难从根本上消除假账,而且还会让人产生“吃桃子时捏捏”的感觉。

假账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源于利益。为了获得“不正当利益”,个别领导人毫不犹豫地冒险、冒险、躲避世界、将诱惑与威胁结合在一起,并使用各种伎俩煽动会计人员有意或无意地精心编织

将被列入“会计”的“黑名单”,从此告别“会计”的岗位。它似乎击中了要害,但实际上却没有。只要领导人解除了他们的“严重忧虑”和不当的会计,他们就不一定不能担任更好的职位。

另一方面,如果你坚持职业道德,虽然会计职位是“稳固的”,但因为你得罪了领导,你可能会因为“工作需要”而失去记账的机会,直到你“离开”。如果你在别处申请一份工作,其他领导会因为“好名声”而害怕使用它。

应有效消除做假账的怪形象,将靶心对准“会计”,让它提高认识,自觉抵制,与这种怪形象进行坚决的斗争,这必将产生积极的效果。然而,更有必要将矛头指向“假账”背后的领导人,让他们付出更大的代价,将他们列入不允许成为领导人的“黑名单”,追究他们的法律责任,以事半功倍。

“做假账”的规定需要标本兼治。只有同时解决症状和根本原因,才能取得实际效果。因此,不要用做假账来打击会计。(尚凡)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