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查、信息检查、动态管理...东莞精密救援“底线”

最近,东莞的气温是今年冬天以来最低的。尽管天气寒冷,张一家还是感受到了城市的温暖。记者从采访中了解到,虽然张谋娟的家庭月总收入为1740元,但其家庭的教育费用较大,其家庭有一名严重残疾的患者,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目前,张谋娟的家庭每月领取3136元的最低生活保障,其中家庭成员2940元,重度残疾家庭196元同时,家庭可以享受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临时救助等相关救助

城市的温度不仅来自天气,还来自城市的人情味和人文关怀。社会救助是政府对难以维持基本生活的家庭给予的救济措施,是保障这些对象基本生活的保障体系。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障民生的最后一道“安全网”。根据

数据报告,2019年东莞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每人每月980元,贫困供养标准为每人每月1568元,低收入家庭标准为每人每月1470元。截至12月初,东莞市全年共向10366人(次)发放各类救助资金8394.8万元,其中低保资金4644.42万元,低保资金1505.6万元,临时救助资金111.6万元,低保食品、燃气、水补贴689.6万元,低保和特困人员基本养老保险个人缴费1383.9万元。同时,低收入居民、贫困人口和低收入家庭中符合条件的对象可以在教育、住房、医疗、就业等方面享受城市特殊救助。

以上的数据也表明,东莞健全的社会救助体系为全市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提供了有力保障。

目前,东莞已建立了以最低生活保障、对贫困者的支持和对低收入家庭的援助为基础的“10+1”贫困者基本生活保障体系,并得到教育援助、医疗援助、住房保障、就业援助等特殊援助的支持。、无救助的流浪乞讨人员、灾民、临时救助人员等。,并辅以社会力量,有效地保障了贫困者的救助需求。

入户东莞的条件

分级分类救济模式的构建

突出救济重点,兼顾救济其他

社会救济工作经常遇到这样一个难题:只要界定了救济标准,就会有一些接近标准但不符合救济的“困难边缘对象”如何解决这个难题?东莞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目前,东莞市已根据困难程度为户籍困难人员建立了三级救助网络。第一层是对没有工作能力、没有生活来源、没有固定的支助、支助和维持义务的人的贫困支助援助。救助措施包括集中或分散供养、按月发放特困供养(全额)补助、个人缴费参加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全额补助、个人医疗和社会保障达标医疗费用100%报销,以及根据贫困人口自理能力为其提供相应的护理服务。第二个层次是对人均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低收入居民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援助。救助措施包括:每月向家庭成员支付低收入(差额)救助和食品、燃气、水、电补贴,全额补贴个人缴费参加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报销90%符合社会保障的个人医疗费用。第三个层次是向人均收入高于最低生活标准但低于最低生活标准1.5倍的低收入家庭提供援助。救助措施包括:为符合条件的家庭成员参加社会基本医疗保险提供全额补贴,并报销符合个人医疗保险的80%的医疗费用。同时,上述三类贫困人群还可以按标准分别享受贫困人群、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二级医疗救助、儿童在校教育救助、就业救助和临时救助。在实际工作中,东莞市、镇民政部门会同有关单位,将对不同困难人群给予相应的社会救助,以确保充分保护和动态管理。

用一句话概括。分层“包底”、以人为本的救援和精确救援,突出重点救援目标,有效扩大社会救助覆盖面。

入户东莞的条件

记者采访了东莞市民政局社会救助处相关负责人。据他介绍,过去在实行低保时,我们经常遇到“贫困边缘家庭”,他们的家庭人均收入仅略高于低保标准。以

为例,东莞目前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是每人每月980元。同村两户贫困家庭申请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甲月平均收入为979元。那么这个家庭符合纳入最低生活援助的条件。虽然b家庭的月平均收入为981元,但该家庭不符合纳入生活津贴的条件。他说:“以前,如果没有信息核对,很难客观地界定2元家庭月平均收入的差异。”。“这样的救助措施相对比较厚。家庭收入在2元以下的贫困家庭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后,其家庭成员可以享受更加全面的救助。然而,家庭收入稍高的家庭形成鲜明对比,这很容易引起穷人之间的比较和矛盾。有些家庭甚至根本不工作,所以他们可以享受最低生活津贴……”

显然违背了社会援助的公平、公正和公开原则,因为只有一个最低生活标准被用作确定关键援助目标的标准。近年来,在省民政厅加强对申请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查制度的基础上,引入了最低生活保障、贫困家庭和低收入家庭认定等一系列社会救助制度,东莞市民政局大力开展了大规模的社会救助调查。结合东莞市的人口特点,重点建设全面、多层次、准确的社会救助体系。先后制定并颁布了《东莞市贫困家庭临时救助实施办法》、《东莞市贫困家庭医疗救助暂行办法》、《东莞市最低生活保障实施办法》、《东莞市贫困人口救助扶持办法》、《东莞市低收入家庭认定实施方案》、《东莞市贫困人口护理实施方案》等社会救助制度。大力加强基层社会救助机构能力建设,大力推进“互联网+社会救助”理念,实现社会救助申请、审批全过程在线实时处理,实现社会救助信息数据的动态管理和实时监控。

入户东莞的条件

已经对

进行了三次“100%准确”的援助计划,以“加减”受援者和帮助“看不见的”贫困家庭

“过去由于存货太多,很难实现100%核实。”负责人说:“我们每年都在总结经验,不断扩大核查范围。”从2009年起,东莞市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建立了一个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信息检查小组。每年,在全市范围内对最低生活保障领取者进行一次“30%库存+100%增长”的家庭检查。

2-013年,东莞市成立了东莞市申请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检查中心。它率先通过“调整人员+采购服务”解决了这个问题。每年,它在全市范围内对领取生活津贴、赤贫支助、医疗援助和临时援助的人进行“存量的30%+增长的100%+减贫的100%”的家庭检查。在此基础上,它每年对主要接受者进行部门信息比较。2018年,市民政局将进一步加强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信息监察员队伍建设,减少重复入户,优化工作流程。这将使该市的最低生活保障领取者、贫困受抚养人、低收入家庭和临时救济领取者能够在一年内接受100%的探视。同时,充分发挥城市贫困人口基本生活保障协调机制的作用。会同公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住房和建设、自然资源、市场监管、税务、公积金等33个部门,对参保和救助对象每年进行两次100%信息核查。据悉,截至11月底,我市已完成3项“100%”重点救灾目标核查任务。目前,东莞对所有申请救助的家庭进行定期入户检查和信息核对,并及时停止对家庭收入和财产超标的家庭提供救助,使东莞的低保更加准确、公平和公正。对于超标准但有实际困难的家庭,市、镇民政部门将制定政策说明和指导方针,帮助这些家庭申请低收入家庭援助和临时援助,并在必要时要求社会工作者介入服务

入户东莞的条件

省级和市级检查平台有什么区别?该负责人解释说,该省的核查制度主要是针对救援申请对象的“前端”核查,之后救援申请可以受理。东莞的“入户核查+信息核查”办法主要是针对现有救助对象的“事后核查”“当接受保险援助的人的家庭收入和财产状况发生变化时,住户调查和信息核查将能够及时查明,不符合援助条件的人将被停止,有限的社会援助资源将给予贫困群众。”

“社会救助不仅仅是减法,我们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如何做好加法”,负责人说。据报道,今年已有1810人超标并停止救援,另有1058人被新纳入救援范围。在基层的深入调查中,发现每个社会救助对象的家庭都有不同的困难,但并非所有困难家庭都知道各种社会救助政策和适用方式。“检查组不仅要检查已经投保的社会援助对象的家庭状况,而且要在家庭检查过程中全方位地观察。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积极寻找需要救助的困难人群,一些困难家庭可能是由于自尊或信息不对称等原因造成的。尽管他们符合要求,但他们没有申请相关的社会援助。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检查员将向他解释援助政策,以便他们能够抛开顾虑,申请援助,解决紧迫的需要。”

加强社会救助资金的管理和监督,允许不符合条件的家庭及时停止救助,充分发挥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的主动发现机制,这是东莞市民政局一直努力的社会救助工作方向。

入户东莞的条件

是贫困人口急需的,因此社会救助具有较高的温度

,并努力加强社会救助工作。

给予受援者。以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例,东莞采用市场篮子法和恩格尔系数法确定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并结合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价格变化等因素适时调整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贫困供养标准和低收入家庭认定标准。到2019年,东莞的最低生活标准将从每人每月880元提高到980元。近年来,东莞将于每年1月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以确保参保的重点对象能够享受社会救助的政策红利。与此同时,东莞将根据本年度低收入标准的100%、50%、10%和20%分别向学龄前儿童、子女为未成年人或未完成高中(中专、中专)学习的单亲家庭、65岁以上的老年人和低收入领取者中无工作能力的人发放额外的分类援助。

此外,为鼓励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家庭主动就业,在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家庭就业后,如果低收入家庭月人均收入高于低收入标准,东莞将继续按照有关规定给予低收入家庭12个月的生活补贴、教育、医疗等特殊援助以及其他优惠待遇。

[见习记者]薛平

[作者]薛平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