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生态环境保护已成为时代的主题,但一些问题也随之而来。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是一对矛盾吗?改善生态环境是否意味着牺牲经济发展?另一方面,随着中国产业集群逐渐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如何避免重蹈东部地区的覆辙,不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已成为当务之急。西部地区迫切需要探索协调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新途径。
9年10月10日,赤水市农村污水处理项目负责人在示范污水处理效果。
在贵州省赤水市率先在这些地区开展了一些实践。赤水依托丰富的生态资源,积极推进特色生态农业、500亿生态产业集群和生态旅游模式。到2018年,全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将达到31324元和12303元,达到总体小康水平的98.4%。赤水已经成为贵州省第一个“脱贫脱帽”的县市。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绿水青山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文明研究中心朱建华在接受《华夏时报》采访时表示,赤水模式是“两山”转型的典范。它依靠生态资源,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推动人们脱贫致富。更重要的是,赤水的生态产业也赢得了村民的认可和广泛参与,实现了“共建共享”,这更有价值。
“卖竹子能保证最基本的生活”
赤水市凯旋村党支部书记陈至今仍记得20世纪八九十年代该村的生活状况:家家户户都要自己种一两亩水稻和粮食。种两三亩玉米或红薯喂猪。大多数人会在农历新年前养两只猪并杀死它们。一个会自己吃饭,另一个会卖钱买新衣服。到年底,基本上不会有盈余。
8年南方大洪水后,国家出台了“退耕还林”政策。山上的山坡田地逐渐变成山坡上的竹林,赤水的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20世纪80年代,我们是地质灾害受灾最严重的地区。每当夏天有大暴雨的时候,我们都不敢住在家里。然而,这样的灾难在退耕还林后很少发生。””对陈说道
然而,村子里的生活仍然很艰难。因为没有路,山上的竹子不能被运下来并转换成钱。年轻人开始外出工作,在村子里留下了“三八”、“六一”和“九九”。
2008年,贵州提出“交通优先发展”战略,2015年成为西部第一个“县际高速公路”省份,2017年成为西部第一个“村际公路”省份,赤水丰富的竹类资源才得以实现。
“在道路开通之前,山上长满了竹子,每天只能收集和运输100元的竹子。村民们不愿意这样做。”公路建成后,汽车就可以开上去了,村民们愿意每天拉300元的竹子。”对陈说道
何为记者算了一笔账。他们村的人均拥有大约20-30亩土地。一亩土地每年可以收获大约2吨竹子。一个强壮的工人可以在两个月内完成,并以500元/吨的价格卖给合作社。这样,年收入在2万到3万元之间,这就保证了最基本的生活。
如果家庭中没有强有力的劳动力,也可以承包给农民工支付250元/吨的劳动力,而村民自己可以赚取250元/吨的收入。除了卖竹子赚钱,
还带来了退耕还林的“副作用”,即生态更好,更多的人来赤水旅游。
在距离凯旋村15公里的黎明村,村民王洪涛在附近的“赤水大瀑布”风景区当了一名汽车渡船司机。如果他每年在景区工作6个月,他可以赚18000元。加上担任村委会主任和计划生育专家的工资2000元/月,护林员的工资1万元/年,集体经济分红3000元/年,以及出售竹子的收入,每年总收入可达7-8万元。
”我17岁时出去工作,在广东和成都呆过。当我26岁的父亲去世时,他从国外回来继承他的家族生意,但我工作挣的钱甚至买不起摩托车。”现在我在家工作了6年,花了4万多元买了一辆小巴。我可以养活我的两个孩子。”王洪涛说
赤水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鹤告诉记者,旅游景点需要很多服务岗位,其中很多是从附近村庄招聘的员工。以“赤水大瀑布”为例,利明村有48名村民被录用,每人月薪约4000元,使村民“不去村里打工”,解决了就业难的问题。
“现在村子里很少有农民工。他们在当地工作,主要是在附近的两个4A景点,即岩子岩和赤水瀑布。””黎明村党委书记王廷科说
“种植金钗石斛年收入80万美元”
除了卖竹子和在旅游景点工作,其他村民还利用赤水良好的生态环境进行生态养殖。
赤水有一种地方特色家禽叫“乌骨鸡”。与其他鸡不同,这种鸡从里到外都是黑色的。其肉质具有增加人体红细胞、提高免疫力和抗衰老的功能。它的批发价可以卖到17元-18元/公斤
贵州竹香鸡养殖有限公司宝源回龙养殖基地,几只“乌骨鸡”正在寻找食物。
乌骨鸡对生长环境要求较高,而赤水市宝源县是著名的“长寿之乡”,有200多名100岁以上的老人。贵州竹乡养鸡有限公司总经理司宗贵在这里饲养了约1.5万只乌骨鸡。他利用竹林下的空间来养鸡。这些鸡被饲养在竹林里。他们吃谷物,喝山泉水,呼吸新鲜空气。它们的肉质和味道相对较好。因此,它们在市场上很受欢迎。来自贵州、四川、云南、广东和上海的顾客纷纷前来购买。司宗贵表示,他们公司的年销售额可以达到4000万元,其中净利润至少为1200万至1500万元。
除竹林下空间可用于养鸡外,无竹砾石地也可用于开发利用,种植金钗石斛。
金钗石斛,又名“安魂草”,是一种味甜、味淡、味咸的传统中药。它喜欢温暖潮湿的环境,而赤水的高温高湿气候正好适合金钗石斛的生长。
元土辉,赤水市王龙镇红花村村民。从2008年开始,她借了1.2万元在村子里种植金钗石斛。第一年,她赚了6-7万元,并成功偿还了贷款。然后逐渐扩大种植面积,到现在已经达到200亩
“我从另一个村子结婚了。我的岳父很久以前就去世了。我岳母年纪大了,所以我家更穷。”我以前试过卖蔬菜和挖鱼腥草,但是我没有赚到钱。直到种植金钗石斛,这个家庭的收入才增加。”袁图会说
199她告诉记者,一英亩土地每年生产大约300公斤金钗石斛,每公斤的市场价格在60元左右此外,石斛花卉的年产量仍为50公斤/亩,每公斤100元的两项年收入在2万元以上。他家种了200亩地,年收入400万元,其中净利润可达70-80万元。现在这个家庭在赤水市建了一栋新房子,买了一辆车,还买了一栋房子。“金钗石斛长在石头上。过去,没有人想要这些碎石。现在每个人都开始争夺它们。由于种植金钗石斛,红花村成为赤水市最富有的村庄之一”袁图会说两种发展模式的选择取决于赤水良好的生态环境,无论是竹产业、旅游、林下养鸡还是金钗石斛。
199赤水市委书记邝顺行告诉记者,赤水过去在选择发展模式时面临困难。一些乡镇有启动项目的冲动,一些想引进电镀行业,还有一些想投资太阳能和电池项目。,但赤水市最终决定从实际出发,依靠自身的生态优势,发展生态产业,淘汰高污染项目
最能体现赤水市“生态路线”的决心。从2016年开始,赤水市弱化了对以下乡镇生产总值、招商引资、固定资产投资等指标的考核,并采用市级财政“包干”办法解决乡镇整体财政问题
“乡镇主要做两件事:生态和扶贫在对领导干部的考核中,我们弱化了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强化了生态环境的比重,使乡镇不再考虑项目。“赤水市副市长于佳论
同时,赤水市也对重大生态破坏实行“一票否决制”。只要以下乡镇发生重大生态破坏事故、森林火灾或重大环境违法行为,就将被列为领导干部年终考核的“最后一级”,整个乡镇的绩效奖励也将降低。
下定决心后,赤水市实施了“十亿”工程,具体方法是“种植金钗石斛10万亩,培育高产竹林100万亩,培育毛竹乡乌鸡1000万只,发展稻田养鱼1万亩”。金钗石斛、竹子、乌骨鸡、生态水产养殖、花苗是赤水特色农业的主导产业。
除了赤水自身的努力,贵州“交通优先发展”的战略对赤水也有很大帮助。陈说,他2016年开始当村支书时,去农村做生意时,必须在车里准备雨鞋和雨衣,因为有些地方被道路堵塞,不得不步行去,但现在他不需要了。
现在,生态环境已经成为赤水的“第一竞争力”2018年,赤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6.36亿元,增长10.04%生态工业产值占75%,高达3/4
”赤水市初步划定的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占全市土地面积的48.02%。在一个生态红线比例如此之大的地区,实现这样的结果相对罕见。””朱建华说,同时,发展生态产业最显著的效果不是政府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的增长,而是人民收入的显著增加。生态工业是“富民”之道,人民的幸福和成就感很强。资料来源:华夏时报正文:马伟辉
新闻背景
生态文明示范建设
20世纪90年代,原国家环保局(总局)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大规模的生态示范区建设。2000年以来,原环境保护部在生态示范区工作的基础上,以生态省、市、县、乡镇、村庄和工业园区为起点,推动生态建设示范区的发展。2013年,经中央政府批准,“生态建设示范区”更名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到目前为止,生态环境部已命名了两批91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和29个“绿水、青山、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初步形成了东西部点面结合、多层次推进、有序布局的建设体系。示范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编辑:张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