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动的心,颤抖的手,只想和你喝一杯酒,一杯酒,一杯又一杯有真实感情的酒,我做到了,你自由了
这是“摇动声音”应用程序中的祝酒词。中国的酒文化博大精深。当你有事情要做的时候,喝两杯已经成为晚餐的一个常见说法。开心的时候喝酒庆祝,不开心的时候借酒解闷,总之,喝酒有10,000个理由,但是你知道其中的风险吗?接下来,律师会通知你风险。
第一部分:共同饮酒者的民事责任
近年来,因饮酒造成的伤亡越来越多,如酒后驾驶造成的交通事故、酒精引起的身体过敏、酒后呕吐造成的窒息死亡、过量饮酒造成的心脏性猝死、剧烈运动造成的伤害等。作为共同饮酒者,未能履行相应义务的人应承担部分责任。
聚餐人员之间关系友好,但当聚餐人员实施共同饮酒的先行行为时,共同饮酒人员应承担相应的伴随义务,如共同饮酒者对共同危险行为的预防义务、共同饮酒者之间的安全保障义务等。
在酒后驾车引发的交通事故中,其他一起饮酒的人有义务劝阻驾驶员酒后驾车。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人民法院应当支持未在合理范围内履行安全保障义务,给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社会活动,赔偿权利人要求其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共同饮酒者未积极履行提醒和劝阻义务的,应当对酒后驾驶造成的驾驶员人身伤害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作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违反交通安全法规醉酒驾驶的驾驶员应当对自己的死亡后果承担主要责任。
参考案例:倪伟长、郑永健:《共同饮酒者的友谊侵权赔偿责任》,人民法院(案件),2017年第8号。
对共同饮酒者承担责任的主要情况:
知道喝醉的人不能一起饮酒例如,身体过敏的问题,生病时吃药的情况等。
强烈要求饮酒:例如,言语刺激、勒索、调情、不喝酒或不放弃。
未警告或劝阻人们酒后进行危险行为,如酒后驾车、打篮球、通宵唱歌等。
没有将神志不清的醉酒人员送到安全区域饮酒者饮酒后的状况越差,风险水平越高,同时饮酒者的安全保障义务也相应增加。例如,当喝醉的人喝得烂醉如泥时,共同饮酒者应该护送他回家,由他的家人照顾或送他去医院治疗。
参考案例: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2017)苏1262、宁夏回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2016)宁501、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2016)项634、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2017)金2073、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2017)甘176
第二部分:酒后驾驶的违法后果256根据国家标准《汽车驾驶员血液和呼吸酒精阈值及检测》(GB19522-2004),如果每100毫升血液酒精含量大于20毫克,则视为酒后驾驶,如果大于或等于80毫克,则视为酒后驾驶。日常生活经验估计,80毫克/100毫升相当于32瓶低度白酒或2瓶啤酒。
酒后驾驶的行政责任: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91条:“酒后驾驶机动车的,暂扣机动车驾驶证六个月,并处10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予以处罚,再次饮酒后,处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酒后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限制其清醒,吊销其机动车驾驶证,并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五年内不得取得新的机动车驾驶证。醉酒驾驶机动车或者饮酒后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终身不得重新领取机动车驾驶证。
醉酒驾驶的刑事责任:
醉酒驾驶还涉嫌违反《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的危险驾驶罪:“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拘役,并处罚金: (一)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二)醉酒驾驶机动车的;(三)从事校车经营或者客运,严重超过额定乘客,或者严重超过规定速度的;(四)运输危险化学品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危害公共安全的机动车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对前款第三项、第四项行为负有直接责任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前两款所列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从重处罚的规定定罪处罚。“
醉酒驾驶两轮电动自行车也可能构成危险驾驶罪。例如,电动自行车的设计最高速度和整车质量已达到轻便摩托车的技术标准,属于机动车辆。酒后驾驶超过电动自行车的标准构成危险驾驶罪。
参考:刑事审判参考,2013年第5卷第94号-牟林危险驾驶案-酒后驾驶超过电动自行车标准是否构成危险驾驶罪根据最高人民法院2009年发布的《关于酒后驾车犯罪法律适用问题的意见》,“行为人明知酒后驾驶违法,危害公共安全,但却无视法律,酒后驾驶,特别是事故后继续驾驶,造成重大伤亡的,表明行为人主观上对持续的危害结果采取放任态度,具有危害公共安全的意图。”醉酒驾驶造成重大伤亡的,应当依法认定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也就是说,如果醉酒事故后的连续碰撞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可以视为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参考:李景泉《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2007)高月法星钟艺杂志。131-1孙伟铭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案(2009)川钟惺字第690号
第三部分:保险公司不能拒绝赔偿的,应提前支付
强制保险。后续追偿:
根据《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第21条:“被保险机动车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给被保险人以外的机动车驾驶人员和受害人造成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保险公司应当依法在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内予以赔偿。”道路交通事故的损失是受害人故意造成的,保险公司不予赔偿。第二十二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保险公司应当在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内垫付抢救费用,并有权向受害人追偿: (一)驾驶员未取得驾驶资格或者醉酒的;有前款所列情形之一的,发生道路交通事故,保险公司对受害人的财产损失不负赔偿责任。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规定》第九条:“被保险机动车发生本条第(一)项至第(四)项情形之一的交通事故,对受害人造成伤害,需要救助的,保险人应当在收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书面通知和医疗机构出具的救助费用清单后, 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交通事故人员伤害临床诊疗指南》和《国家基本医疗保险标准》进行验证。符合规定的抢救费用,保险人应当在医疗费用赔偿限额内先行支付。被保险人对交通事故不负责任的,保险人应当在不承担责任的医疗费用赔偿限额内先行支付。对于其他损失和费用,保险人不负责赔偿:(2)驾驶员醉酒;保险人有权向受害方追偿提前救援费用。最高人民法院
199《关于审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八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造成第三人人身伤害的,当事人请求保险公司在交强险责任限额内赔偿,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二)醉酒驾驶机动车、服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或者麻醉药品发生交通事故的;保险公司在赔偿范围内向侵权人主张追索权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追索权的诉讼时效期间从保险公司实际赔偿之日起计算。“从上述强制性交通保险条例、强制性交通保险条款和司法解释中可以看出,因醉酒引起的交通事故,保险人应当在赔偿限额内垫付医疗费用(强制性交通保险索赔的金额和项目: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赔偿限额为11万元,医疗费用赔偿限额为1万元,财产损失赔偿限额为2000元),强制保险公司有权在赔偿受害人的人身权益损失后向侵权人索赔。
醉驾是商业保险的免责条款,但保险公司未履行告知义务的免责条款无效:
根据《机动车损失保险》第6条:“在下列情况下,保险人不以任何理由对被保险车辆的任何损失承担责任:(4)酒后、吸烟或注射毒品的驾驶员,或被下药后使用被保险车辆的驾驶员“商业保险通常不能补偿酒后驾车
但是,如果保险人未能履行提示免责条款的义务,根据《保险法》司法解释二第17条:“订立保险合同,采用保险人提供的格式条款的,保险人向投保人提供的申请书应当附有格式条款,保险人应当向投保人说明合同内容。”保险合同中免除保险人责任的条款,保险人应当在订立合同时,在申请表、保险单或者其他保险单据上做出足以引起被保险人注意的提示,并以书面或者口头形式向被保险人明确说明条款内容;没有及时或明确的解释,这个条款就没有效力。“如果酒后驾驶或逃逸的免责条款未能履行提示义务,保险人就不能免除责任,这意味着商业保险此时可能不得不赔偿这种情况。
在日常购买车辆商业保险时,保险公司销售人员提供的合同一般会对免责条款进行加粗提示,提醒或要求购买者签字确认已知的免责条款等。如果保险公司不能提供提示和明确陈述的证据,商业保险可能需要赔偿酒后驾驶造成的损失。
参考:陈建华财产损失保险合同纠纷再审案-(2015)浙商体字第50号
第四部分:宴会饮酒的风险防范
对于执行宴会组织局的人员,建议饮酒前提供相关用餐信息,饮酒时注意适度饮酒,饮酒后确保人身安全以下建议供您参考:
1。告知时间、地点、人员等。以方便安排家人和朋友在饭后接机;
2。了解宴会人员的身体状况和饮酒情况;
3。了解购买的葡萄酒产品:度数、年份、质量等。;
4。询问并尊重宴会人员的饮酒意愿;
5。了解食品与药物配伍的常识:服用头孢菌素后饮酒易导致双硫仑样反应,甚至过敏性休克,胡萝卜和白酒可引起肝脏中毒等。
6。饮酒过程中应适度饮酒。一个人不能鼓励喝酒,也不能喝得太多。
7。如果在饮酒过程中出现意识不清的情况,应及时通知家属进行治疗,以免造成严重后果。
8。为饮酒者安排司机、滴滴和出租车,或者通知饮酒者的家人和朋友来接他们。
9。不鼓励醉酒人员从事不安全的行为,如酒后驾车和剧烈运动。
10。预计到达时间后,请务必在家或在安全状态下到达,并在未收到回复时及时联系相关人员。
,无论是组织者还是参与者,都应该互相履行各自的安全义务如果你下次想和你的朋友一起喝酒,这次你应该安全回家。
作者:肖杰律师/江西张羽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