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完成首起跨洋劳动争议调解仲裁

劳动争议

近日,大兴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完成了北京首例跨洋劳动争议调解,远在阿尔及利亚的工人李某通过网上调解当场领到工资。这充分体现了仲裁结果的智慧近年来,大兴区仲裁院积极探索调解仲裁信息化建设之路,成功推出“智能仲裁”,在提供便捷服务、提高劳动人事争议处理质量和效率、促进调解仲裁工作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智能存档:存档时间减少到30分钟

“用手机存档真好,既方便又简单!”看着手里打印出来的申请表,老李一直在夸大仲裁庭进行智慧仲裁的便利性。这是大兴仲裁法院立案庭发生的一幕。在仲裁人员的指导下,李某通过网上实名认证、输入被申请人姓名、填写申请事项,在不到半小时的时间内完成了网上备案工作。过去,要完成半天是很困难的。

今年5月,大兴“智慧仲裁2.0”上线,为当事人提供了“待在家里不出差错”的解决方案,彻底解决了劳动者反复协商、频繁修改、难以立案的问题。目前,立案只需要三个步骤:第一步是实名认证;第二步是填写申请表,直接导入申请人的基本信息,输入被申请人的姓名,系统会自动导入企业的业务信息,搜索关键词弹出标准化的申请项目模板,并填写相关要素;第三步是提交申请,等待员工批准后再立案。

智能归档改善了员工的归档体验,将平均归档时间从大约120分钟减少到不到30分钟截至今年11月底,大兴仲裁已通过智能仲裁系统完成2924件网上申请,占同期申请的86%以上。

电子传递:节省30,000小时的运行时间

“嘿,手机上有一个带有红色印章的文档,所以我不用再运行了,太棒了!”刚刚结案的老李对他的手机说大兴区仲裁院工作人员将案件提交系统备案后,老李手机收到一条短信:“法院已经受理您的申请,您的受理通知书验证码为XXX。请到北京大兴仲裁微信小程序案件进展模块接收该文件”。老李输入验证码,成功收到验收通知。

早在2018年8月,大兴智慧仲裁1.0就在北京完成了第一次电子交付劳动仲裁。绑定微信后,员工可以回家接收受理通知、证明通知、庭审通知等仲裁文件,解决了员工来回奔波的问题。然而,在1.0版中,填写个人信息、案例号和接收验证码的绑定过程让许多人感到麻烦。为了进一步完善双方的经验,经过一年的探索,智能仲裁于今年6月完成了电子服务功能的迭代升级,更方便、更先进的2.0正式推出。基于实名认证,申请人可以通过微信接收相关文件,无需重复绑定。截至今年11月底,电子服务用户已超过10,000人,注册企业超过200家,送达文件约40,000份,发送短信78,000条,为当事人节省了30,000多个小时。

实时通信:探索新的在线通信渠道

“…哔哔声…”仲裁是否故意不接我的电话?

"…哔哔声…"为什么聚会不能通过电话?

调查人员在审理过程中无法接听电话,当事人未接电话,传统的仲裁沟通渠道单一且不顺畅,成为提高仲裁和调解服务质量的“拦路虎”,不仅造成许多误解,也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投诉信访。从2018年8月起,智能仲裁的在线沟通将启动,随时留下信息,实时沟通将成为现实。

"我和我的代理人听力受损。我们还能开庭吗?”这是党的网上系统张发来的消息。大兴仲裁给出了答案:“是的!”2018年11月,大兴区仲裁院将网上沟通应用于审判过程,并将双方沟通的内容实时展示在仲裁庭的显示屏上。最后,双方达成了调解协议这是在线交流功能充分使用后的扩展。

此外,智能仲裁2.0还提供短信提醒和其他功能服务,用于在不同阶段检查信息和验证码。开庭前24小时将再次提醒开庭,从而实现网上交流的一小步,提高服务水平的一大步。

在线调解:远程调解节省人工成本

“能在玉米地完成调解并拿到工资真是太好了,北京(大兴)仲裁院!”当事人姚某用颤抖的声音发了一段视频,瞬间获得了3.4万条表扬。原因是2019年11月初,大兴区一家公司发生了一起涉及100多万元的劳动争议案件,许多工人已经回到云南、湖北、陕西等地在家等待。大兴区仲裁法院得知后立即进行了干预。经过仲裁院工作人员的反复沟通,双方达成协议,利用智能仲裁启动网上调解。39名返乡农民工完成了对道路、家园、农田等生活场景的远程调解,大大节省了异地当事人维权成本。基于智能仲裁在线调解功能的

网络调解室最多支持五方沟通当双方都有调解意图时,调查人员可以启动调解。输入进入密码后,双方均可进入网上调解室。调解协议已成功邮寄给双方。调解视频作为记录存档。双方签订调解协议后调解成功基层调解组织调解成功后,调解记录也可以通过系统上传,经仲裁审查后,调解文件可以在网上发布。自今年8月16日北京第一次网上劳动仲裁调解完成以来,大兴区仲裁院共发起调解70多次,成功调解56起案件,发布调解文件37份,涉案金额100多万元。

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互联网加调解”的推广阶段,智能仲裁充分发挥其技术优势,形成了“互联网加调解”的大兴模式,真正实现了“数据多、办事少”被申请人:马建清,大兴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院长。“智能仲裁”如何改进调查人员的工作?

网上备案保证了当事人不犯错误,同时工作人员不再需要反复提供咨询和请求修改,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电子交付的核心是智能交付。与制作传统文件的复杂过程相比,电子交付基于标准化的业务流程,只需要调查员登记开庭时间,其余材料的生成、签名和交付不需要人工干预。随着案件量同比增长30%,仲裁邮寄费用没有上涨,大兴仲裁高效完成了2019年的和解。在线调解突破了调解空间的限制,缩短了结案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2。准备好的智慧仲裁3.0的目标是什么?

智能仲裁源于2016年的仲裁业务管理系统。2019年,智能仲裁从1.0到2.0的迭代升级完成。智能仲裁3.0的核心是基于人工智能的“仲裁大脑”。仲裁大脑将服务于智能记录和判断,也将应用于劳动争议的源头管理和普法工作。基于仲裁大脑,可以实现仲裁裁决的智能生成和企业及员工的智能问答。

/北京青年报记者黎杰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