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拍卖后,恶意后悔拍卖被没收750万元。这不公平吗?

拍卖流程以及规则

网上照片

据澎湃新闻报道,广东省顺德市一名女子在网上司法拍卖中点击了1869次提价,直接将价格从第五轮竞价的3832万元提高到25222万元,比预估价格5416.4万元高出1.71亿元,但未在规定时间内支付该房产竞价后的剩余价格。目前,当地法院对该女子处以10万元的罚款,司法拘留所15日拒绝退还750万元的保证金。

一个遗憾,交750万元押金和10万元罚款,许多人可能觉得有点委屈但从案情来看,当事人在司法拍卖中提价1869次,导致资产价格高出标的1.71亿元,这显然是一个典型的恶意拍卖后悔案件。

网上司法拍卖是人民法院依法通过网上电子拍卖平台公开处分财产的行为。从表面上看,网上司法拍卖只需要一只鼠标,而且门槛很低。然而,像传统的司法拍卖一样,网上司法拍卖也有许多法律风险。除了恶意投标和后悔投标的人之外,还有一些人因为不了解投标规则而后悔投标,导致保证金被没收。

应该如何处理类似的遗憾?保证金应该退还吗?法律有明确的规定根据司法网上拍卖定金的支付规则,定金一般由法院在起拍价的5%至20%范围内确定。事实上,保证金规则是为了确保拍卖顺利进行,减少后悔的可能性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网上司法拍卖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四条的规定,如果买受人在拍卖结束后后悔进行拍卖,则已支付的定金不予退还,转而用于支付拍卖过程中发生的费用损失,弥补重新拍卖价格与原拍卖价格之间的差额,抵消本案被执行人的债务以及被执行人与拍卖财产相关的债务。本案中,顺德法院对当事人的处理是以法律为依据的。

| 1.997亿元买一节课,这个价格够重,但还不是最重的。2017年5月,杭州萧山人民法院公开拍卖了一个养老公寓项目,起拍价为6.5亿元,定金为5000万元。第一次出价是8.05亿元。获胜者对投标感到遗憾,5000万元的保证金被没收。此外,许多地方也有类似的因后悔拍摄而没收保证金的案例。

恶意后悔拍卖严重影响司法拍卖秩序,浪费司法资源,应严格依法处理与此同时,我们还应坚持谁执法,谁推广,完善网上司法拍卖的规则和程序,明确规则,签署风险承诺,避免少数人钻法律的空子。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