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大量的诉讼和投诉,益普生的首次公开募股受阻。

作者:新宝源:Node Finance(身份证号:jieidan2018)

几天前有消息称,原定于9月底在香港上市的消费金融公司Home Credit推迟了其首次公开募股计划,但没有给出任何理由。捷信于今年7月向香港交易所申请首次公开募股。该公司计划筹资15亿美元,比今年上半年规模最大的首次公开募股申万红源筹集的11.3亿美元还要多。

消费金融业发展迅速。许多有执照的消费金融公司正在寻求上市。作为最大的消费金融公司,捷信有望成为“消费金融的第一股”。然而,现在有一些变量。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益普生

199的得失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益普生消费金融领袖背后的老板不是中国人

7年,捷克人彼得·切尔纳(彼得·凯尔纳)创办了捷森集团,并开始向捷克和俄罗斯的居民提供贷款捷信于2004年在北京设立代表处,开始调查中国的消费金融市场。两年后,捷信在深圳设立了总部,并开始在中国从事消费者贷款业务。

当时,中国的消费金融市场刚刚萌芽

消费信贷最早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初,在整个90年代主要针对高净值和高收入群体。发放高档耐用消费品贷款和住房贷款,审批程序严格,消费金融产品有限。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财政和货币政策来刺激消费和投资,扩大内需。央行还要求商业银行为大多数城市居民开展消费信贷业务。

从那以后,个人消费信贷在商业银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贷款扩展到学生资助、住房装修、医疗保健、旅游、小额抵押贷款等。自2002年以来,各大银行的信用卡中心相继成立,许多外资银行也借此机会进入中国市场,试图在个人信贷市场占有一席之地。捷信进入中国市场与当时信用卡业务中外国资本的快速增长有些相似。

捷信金融贷款合法的吗

(2008年中国个人消费融资已明显超过个人经营融资,来源:中欧)

2-008年的次贷危机波及全球。中国推出了大规模刺激计划,并启动了一个消费金融试点项目。2010年,捷信成为中国首家获准开业的四家消费金融公司,也是唯一一家外资独资机构。另外三家(尹蓓、中国银行和四川金城)都是以银行为基础的消费金融公司。

有牌照就有护身符。捷信已开始广泛推广其“店内贷款、分期付款”模式,这种模式在国外已经发挥得很好。也就是说,它在全国各地的零售店设立了销售点,为没有信用记录或信用记录很少的消费者(主要是中低收入群体)提供分期贷款和其他消费金融服务苏宁、国美和帝辛都已成为捷信的合作伙伴

最初是分阶段从手机开始,后来扩展到家电、装饰、生活美容、旅游、教育等领域。在早期,捷信还与这些商店签订了独家协议,基本上垄断了这些消费渠道的客户资源。到目前为止,线下商户合作模式仍然是捷信集团的核心业务模式之一从

年到2017年,捷信的总资产达到879亿英镑,在全国300多个城市拥有25万多个贷款服务网点,拥有近5000万客户。新发放贷款1057亿元,实现净利润14亿元,在24家消费金融公司中排名第一。杰森是真正的“消费金融之王”

捷信金融贷款合法的吗

(部分特许消费金融公司的经营业绩,资料来源:中国个人理财四十年发展创新报告)

捷信的近期担忧和前瞻

捷信的消费金融产品主要包括:销售点贷款、现金贷款和循环贷款然而,捷信只有2%的贷款是有担保的,而且大部分资金是无担保贷款。这导致捷森的坏账率远远超过行业平均水平。

|从1992 016年到2019年上半年,捷信在中国的不良贷款率从4.3%跃升至9.6%,三年内翻了一番多。

捷信金融贷款合法的吗

(来源:捷信招股说明书)

捷信的不良贷款率很高,贷款利率高得惊人,这使其不仅能够对冲坏账损失,还能攫取巨额利润用Jetson自己的话来说,“将产品价格设定在一个水平上,即使任何特定批次的风险成本显著增加,也不会造成损失。”

Jetson的招股说明书显示,从2016年到2018年,现金贷款的平均实际年利率分别为42%、37%和31%,只有2018年才在法规规定的法定范围内。

捷信金融贷款合法的吗

(来源:捷信招股说明书)

但事实上,捷信有着悠久的高利贷历史2013年,中央电视台的《经济半小时》披露,杰特森向大学生发放年息超过50%的高利贷。从那以后,益普生一再指控高利贷。

|中国司法文书网199年初发布的《杰信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与深圳杰信新驰咨询有限公司、顾某借款合同纠纷一审民事判决书》,甚至证明杰信收取高利贷。

捷信金融贷款合法的吗

法院认为,本案中捷信贷有限公司的利息、费用和违约金之和超过年利率36%,是变相收取高于法定利率的高利率行为。法院不支持中捷信贷有限公司的还款计算方法

捷信自己在招股说明书中承认,在2017年《关于规范和整顿“现金贷款”业务的通知》发布之前,其部分产品的实际利率超过36%,直到2018年5月公司才调整中国市场新增贷款综合年利率至36%以下

除了高不良贷款率和高利贷,杰森还被控暴力集资。

捷信在中国有一个20,000人的电话代理和现场收集团队。仅天津总部就有6000多人。甚至像神农架这样的地方也有海外收藏站。有了这样一个庞大的讨债团队,捷信90%以上的贷款可以在截止日期后90天内收回。

,由于过度的兴趣和暴力收集,Jetson收到了许多投诉。投诉收集平台上有11,755起针对Jetson的投诉,黑猫投诉平台上有1,100多起投诉。杰森也是法院民事诉讼案件的常客。调查显示,捷森已经涉及2000多起诉讼,其中大部分是贷款合同纠纷。

捷信金融贷款合法的吗

(来源:收集对官方网站的投诉)

更值得一提的是,一些离开捷信的员工透露,捷信主要由销售部门控制,公司也负责销售。30多天后公司将扣除销售款,90-120天的风控已经扣除了员工的钱。追逐与否是没有意义的。如果这一发现是真的,它表明捷森的风力控制几乎是“无用的”。

Jetson掩盖不良利率风险、通过超高利率赚取高额利润的“野蛮”行为不仅形成了恶性循环,还增加了雷暴的可能性。在当前强有力的监管和风险防范环境下,捷信已经触及了监管层耐心的底线。

事实上,捷信的高利率、高不良贷款率、暴力追收和非法借贷是整个消费金融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

可能始于2017年,整个淘金业逐渐陷入野蛮发展的状态。许多打着“无担保、快速贷款、低利率”口号的常规贷款和互助黄金产品出现在市场上,诱惑着超前消费和反复无常的消费。许多消费金融提供商也放松了对借款人资格和信贷的审查,并想方设法突破监管机构设定的信贷限额。

此外,许多金融机构发放的消费贷款不是用于消费,而是用于购房首付,或流入股票市场、债券市场、黄金市场、期货市场、银行融资、信托计划等。这不仅导致了金融机构不良率的上升,也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是为了控制行业中的混乱。包括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中央银行在内的监管机构不断加强监管。一方面,他们减缓了消费金融公司执照的发放,提高了该行业的融资成本。另一方面,我们将开展共同基金专项整治,停止校园贷款,整顿“现金贷款”业务,对消费金融产业链中的数据采集、资金来源、资产质量、行业利润、收款方式等各个环节进行深入调查和整改。在

的经济压力下,消费信贷是信贷风险的高风险领域。诚然,包括捷信在内的整个消费金融市场将面临更多风险。

捷信的新转折点

不可否认,尽管消费金融风险事件不断发生,但市场仍处于爆发期,仍有很大发展空间。

在西方,80%以上的成年人可以从银行获得消费贷款,但在中国,这一比例不到40%,而且金额相对较小。2017年,中国消费金融的人均余额约为6.3万元。如果取消抵押贷款和汽车贷款,人均余额不足2万元。此外,中国近4.5亿成年人没有获得消费信贷。

蚂蚁金融研究所发布的报告认为,中国消费金融行业至少还有五年的快速发展期,预计目前摆在桌面上的消费金融可能会超过总信贷规模的25%。

的巨大市场需求也加剧了行业竞争。

如今,捷信的竞争对手不仅包括拥有深厚金融资源的传统银行和银行建立的消费金融,还包括互联网淘金潮巨头伟众银行、蚂蚁金服、京东金融等金融科技公司,如乐心和乐店。

要在市场竞争中突围,捷信必将严格规范业务,调整贷款政策,加强信用风险管理控制消费金融企业风险的关键是制度、技术和人防。捷信必须努力研究如何建立更完整的审批流程,提高内部组织和管理能力,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和其他技术手段提高控风效果,并隔离高风险借款人。

也很重要。与依赖银行和企业等大股东并发行债券作为主要贷款来源的其他消费金融公司不同,捷信主要依赖信托基金,融资成本本来就很高。2019年上半年,捷信的平均资本成本已升至7.6%,几乎是同期上海一年期银行间拆借利率的两倍。

此外,捷信的借款期限通常不到一年,向国外贷款的期限通常超过一年。它存在条款不匹配的问题,很容易面临打破资本链的风险。

的资本能力直接影响行业的竞争格局。如何拓宽融资渠道,获得更廉价、更稳定的资金来源对捷信来说非常重要。这一次,捷森正寻求上市。它的目标之一是尽快在二级市场实现廉价融资,从而用资金充实血液。

此外,一些制造业目前正在向东南亚和南亚转移,这必将推动这些地区的经济增长和消费金融业。作为一家跨国金融集团,捷信已经在独联体、南亚、东南亚和中东欧地区发展多年。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更加关注海外华人企业也是一个方向。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严格的市场监管下,中国消费金融业正在酝酿新一轮的资本浪潮和并购浪潮。过去的野蛮发展模式已经结束。未来,只有那些具有标准化经营、合规经营、集约培育和核心控风能力的龙头企业才能获得更多的市场机会和竞争优势。

对Jetson来说既是机遇也是考验。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