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邮政编码可能会“退休”,并被个人地址标识所取代最近,国家邮政局发展研究中心和北京大学时空大数据创新中心提出建设“新邮政编码”
的消息一出来,它就在互联网上继续发酵,成为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有些人选择赞美,有些人唾弃,有些人开始怀旧。8月3日,记者采访了重庆民俗专家、地名研究员李正泉。让我们一起听邮政编码的故事。
数据图片
本课题应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开始。国家邮政局发展研究中心和北京大学时空大数据创新中心启动了“全球定位框架和编码系统”的研发计划
该计划将地球空间(或地球表面)划分为具有相似体积(面积)形状、无间隙和无重叠的多层离散网格。划分的网格具有唯一的代码,这些代码是多尺度的、可识别的、可定位的、可索引的、可计算的、自动空间相关的等等。
北京邮电大学周晓光教授表示,今后,国家邮政局可以建立一个管理居民个人通讯地址代码的公共平台。居民可以通过身份证信息在平台上注册,并获得与身份证绑定的个人地址银行。
此外,每个快递包裹都有自己的标识,可以与包裹相关的所有信息相关联,包括快递信息、送货信息、配送信息等。
此地址库包含收件人的电话号码信息和其所在地址的投递地址编码信息在快递服务中,公民从地址库中选择他们想要发送的地址,并将相应的代码发送给快递员,快递员可以将该地址以代码的形式输入到系统中开始发送。
的优点是它能给用户带来方便,同时它能使个人地址更容易被机器识别。当李政全听到邮政编码要被取消的消息时,他深深地叹了口气。他说,邮政编码系统是随着全国邮件分拣自动化实施的,这给邮件分拣带来了一些麻烦。
"我国于1974年开始发展我国的邮政编码李政全回忆说,大约五年后,1978年在辽宁、上海、江苏等省市制定并试行了“国家邮政编码试点方案”。1980年7月1日,中国引入了统一的国家邮政编码,并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正式推广和实施。
的李正泉说,中国的邮政编码采用四层六位数编码结构。前两位数字代表省份;前三位数字代表邮政区;前四位数字代表县;最后两位数字代表送货办公室。李政全对
提及邮政编码带来的麻烦有着深刻的理解。他说,过去邮寄信件时,填写邮政编码的要求非常严格,如果填写了错误的编码,即使是正确的地址也会被退回。他以前曾多次向国外提交文章。
李政全说,当时没有互联网,许多家庭没有电话。交流主要依靠信件。邮政编码的重要性可以想象。那时,邮局里有一本很厚的邮政编码簿,人们可以查询。后来,人们不太注意邮政编码,这种现象被改变了。
以后,随着城市的迅速发展和行政区划的变化,邮政编码被合并和拆分,这也引起了麻烦。李正泉以他的住宅区为例。他家的行政区划属于渝北区,但邮政属于江北区有时候,别人写的地址是渝北。这些信送到渝北后,被发现被送到江北。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写信的人越来越少。你还记得重庆最早的邮政编码吗?事实上,重庆最早的邮政编码始于“63”。成为直辖市后,重庆的邮政编码从“40”开始许多网民也挖出了他们的旧信件和明信片,开始有了完整的记忆。
网友图图说,当我还是学生的时候,我根据邮政编码投递信件。因为我一开始写错了邮政编码,给我朋友的民间信件被退回并保存在盒子的底部。
“有时你会错过一封信,错过一段感情。””网友皮虾感叹道,30年前,他高考毕业,花了一年时间鼓足勇气写了一封信,表达他对高中女生的爱。因此,在信件发出后,由于邮政编码错误,它也被退回。一位
的网民青鸟说,在那个时候,当写学生记录和地址簿时,邮政编码是必须的选项。在20世纪80年代,当沟通不发达时,尤其是大学毕业时,地址和邮政编码成为双方保持联系的重要方式。
“在20世纪90年代初,通过书信交笔友很流行。”“网友大熊说,当时很多报纸杂志都会有一个角落是交友专栏,上面刊登了对方的基本简介和邮编、地址,大家通过互相寄信成为从未谋面的朋友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李希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