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这次疫情我们应该怎样做_全球化时代,我们应该为低油价欢呼吗?

通过这次疫情我们应该怎样做

、沈一帆石迅鹏

由于国际疫情的恶化,全球原油市场面临压力。布伦特原油价格从年初的每桶近70美元跌至3月6日的每桶45美元。3月6日,以沙特阿拉伯为代表的欧佩克未能与俄罗斯就进一步减产达成协议。沙特阿拉伯发起了一场“价格战”,并宣布将4月份原油价格下调4-8美元/桶,并增加原油产量。亚洲市场3月9日一开盘,国际原油价格就暴跌近30%,这是自1991年美国入侵伊拉克以来最大的单日跌幅

在新皇冠肺炎蔓延的前提下,油价下跌带来的不确定性加剧了金融市场的恐慌。S&P 500指数从2月19日的3393.52点跌至3月9日的2734.43点,跌幅为19.4%。

然而,油价下跌本身并不坏,不应成为资本市场恐慌性抛售的根源一般来说,油价下跌对石油进口国有利,对石油出口国不利。油价下跌实质上是财富从石油出口国转移到石油进口国。对石油出口国而言,油价下跌直接影响石油收入,从而影响政府与原油相关的支出和投资,降低依赖石油收入的国民福利,减缓经济发展因此,石油出口国通常需要增加产量来减缓收入下降

相反,对于石油进口国来说,低油价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企业收益、稳定价格和促进经济增长。以中国为例,中国对外国原油的依赖度为70%,2019年将进口5.1亿吨原油每桶石油每下降1美元,就可以节省37亿美元的国际支出。对于一个受疫情拖累的经济体来说,低油价是及时雨,不仅有利于促进增长,也有利于缓解我国近期的通胀问题。

但是,除了上述直接影响外,原油价格的波动对中长期宏观经济也有一定的间接影响经过近40年的全球化快速发展,各国产业链深度融合,各经济体在一定程度上荣辱与共。在这种背景下,如果低油价严重阻碍石油出口国的发展,这些国家的经济衰退将通过减少国外需求、外国投资、旅游消费甚至跨境劳动力转移等渠道,间接阻碍石油进口国的中长期发展。

是全球一体化创造的平衡机制,也适用于高油价时期。油价上涨不仅在短期内拖累石油进口国的国内经济发展,而且在中长期内还可能通过外部需求和其他渠道对石油出口国本身造成损害。这也解释了欧佩克在历史上以高油价增加供应,从而防止油价过高。

如今,虽然全球化经历了一些波折,但其长期趋势并未改变。与此同时,“一带一路”等国际经济合作项目正在稳步推进。在这样的背景下,以原油为代表的大宗商品价格的变化,除了产生直接影响外,还可能在宏观经济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全球范围内,增加低成本原油的供应和增加生产要素的供应通常有利于经济增长。当前资本市场的恐慌更多源于对新一轮皇冠流行病下全球经济衰退的担忧。油价下跌不是罪魁祸首,但只会加剧这种担忧。

简而言之,尽管低油价总体上有利于经济增长,但大量研究表明,油价波动造成的不确定性将减缓投资,损害经济增长。经济衰退通过金融市场冲击实体经济。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中国外交部在3月9日呼吁稳定国际能源市场。

(沈一帆审计学院政治经济研究所助理教授;石迅鹏,悉尼科技大学澳中关系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所特聘研究员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