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重庆3月13日电(记者、何)突发性新发肺炎的爆发,打乱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正常步伐。企业面临着运输和物流条件差、员工返岗困难、防疫物资短缺、生产成本增加等困难。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些企业正在疫情的压力下不断“实践”自己,探索新的发展机遇。
智能生产堪称企业应对疫情的利器以重庆长安民生物流公司为例。重返工作岗位后,公司还面临着员工短缺的困境。然而,它的快速决策更多地依赖于AGV智能搬运机器人来执行生产操作:一个6000平方米的汽车物流无人仓库只需要几个值班工人,但它每小时可以实现800箱汽车零部件进出仓库。与同等规模的普通仓库相比,该无人仓库不仅每年可节约成本约200万元,可节省25名搬运工,而且实现了员工在整个生产过程中的零接触,从而在复工和生产中处于领先地位。
一些企业通过提高智力水平,实现了快速复工和高效生产例如,由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牵头的“重庆工业互联网助企业复工复工暨生产防疫公共服务平台”至今已吸引40多个工业互联网平台参与,在疫情期间免费为企业提供供应链管理、供需对接、生产管理、大数据分析、金融服务等9大类157项服务。到目前为止,这些平台已经增加了1000多个企业用户和20多万个在线操作和维护管理设备。许多企业向记者报告说,通过“平台上的云”,他们的生产和运营质量和效率都得到了显著提高总部设在重庆的
猪八戒网发起“战争瘟疫——共同保护企业生命线”活动,动员约55000名专业人员通过猪八戒网重返网上工作并灵活就业,为20多万家企业提供面对面服务,服务产品细分1000多个。在这一过程中,大量依赖线下作业的企业不仅以这种方式恢复了作业和生产,而且实现了逆潮流而动的经营业绩。
一些企业和科研机构将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等“硬核技术”注入到防疫前线,实现产业转型升级。长安汽车重返工作岗位后,不仅利用其在无尘车间、原材料、加工设备等方面的技术优势,迅速改用口罩,还迅速开发出一种有效检测距离超过10米的智能热成像防疫车,为拥挤场所提供“非接触式”温度监测。重庆再生技术有限公司作为一家空气过滤材料的研发企业,在疫情流行期间,迫切需要生产熔喷过滤材料、空气过滤器和N95口罩,为疫情防控提供强有力的“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