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30多年来,独生子女数量日益增多。据统计,目前,中国城市独生子女家庭的数量已经达到95%以上俗话说,“一个人希望自己的儿子,一个人希望自己的女儿成为一只凤凰”,这是世界上所有父母共同的夙愿。然而,在今天的城市独生子女家庭中,父母们为他们的“独生子女”的成长倾注了太多的热情和心血。他们有很高的期望,盲目地引导和教育他们的孩子。因此,家庭教育中出现了许多严重的问题。这一现象需要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当前城市独生子女家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理性的教育观念
孩子是父母和家庭的未来在城市家庭中,许多独生子女享有整个家庭的宠爱,同时肩负着整个家庭的期望。一方面,这个城市的独生子女物质条件非常优越,受到成千上万人的宠爱,就像家里的“小皇帝”。另一方面,他们也肩负着父母甚至几代人的期望,精神负担沉重,更像是奴隶。许多父母把他们所有的时间、精力和金钱都投入到他们的孩子身上,为的是让他们在未来取得成功。
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就为他们设计了成长的轨迹,希望他们能够按照自己设计的发展道路一步一步的成长,而忽略了孩子的智力、兴趣、爱好、个性、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等实际情况。不仅如此,在一些城市独生子女家庭中,教育观念仍然缺乏民主化,许多家长很少考虑孩子真正的内在需求以及如何满足孩子成长的精神需求。他们更希望他们的孩子能在学习上取得高分,并能在他们的专业和爱好上做任何事情。这样,除了完成学业和家庭作业,孩子们还必须参加各种培训课程。一旦孩子表现出轻微的不满,父母就会盲目地责骂他,甚至打他。
(2)缺乏合理的教育内容
家庭教育内容广泛,如爱国主义,责任感和义务教育,勤俭节约习惯,培养生活能力等由于对家长教育的偏见,家庭教育的内容是不平衡的。城市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失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重视孩子的营养,忽视孩子的体育锻炼目前,大多数独生子女的父母非常重视孩子的饮食和营养,却忽视了引导和监督孩子参加一些必要的体育锻炼。结果,越来越多的肥胖但不一定健康的儿童被创造出来。(2)重视物质生活,忽视精神生活近年来,城市中许多独生子女的父母盲目地无限制地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让孩子吃好、穿好、用好。过多的课业负担、频繁的考试和义务学习给儿童造成了沉重的心理压力,限制和抑制了他们的人格发展,导致儿童人格畸形和心理发展狭窄。但是通常很少有父母注意到这一切,很少有父母真正关心孩子的幸福与否,幸福与否
(3)重视智力发展和文化学习,忽视思想品德和个体心理素质的培养在当今城市的独生子女家庭教育中,“重智轻德”的现象十分严重。许多父母相信,只要他们的孩子取得好成绩,上一所好大学,将来一切都会好的。他们会放下孩子的一些不良道德意识和行为,导致一些孩子模糊的道德观念,这种观念区分对与错、美与丑、善与恶。(4)过分照顾孩子,忽视独立意识和自立能力的培养,尤其是承受挫折的能力。许多家庭过分纵容孩子,从里到外,从食物到衣服,甚至孩子能做的家务都是由父母安排的,这使得孩子越来越有魅力、依赖、意志薄弱、情绪脆弱,不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缺乏科学的教育方法家庭教育要想有效就需要教育方法目前,许多城市独生子女家庭的教育方法不科学,这也是儿童不良心理品质形成的原因之一。这些不当的教育方法大致可分为五类:(1)溺爱型这种教育方法对孩子的需求做出反应,盲目地纵容他们,只关心他们,这将有助于孩子发展自我中心、自私、奢侈和傲慢等品质。具有这种品质的孩子往往无法与他人和睦相处,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2)注意保护类型这种“处处照顾孩子”和“保护”自己羽翼下的孩子不受外界不良刺激影响的教育方法,扼杀了孩子人际交往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发展。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城市独生子女很容易形成怯懦、冷漠和自闭等性格。(3)期望过高这种教育对儿童要求太多,限制太多,抑制了儿童个性的发展,违背了儿童的自然发展规律,容易扭曲儿童的个性,甚至做出危及社会或他人的极端行为。
(4)自由放纵型这种让孩子自由发展的教育,很容易让孩子养成懒惰、任性、不守纪律、肆无忌惮等不良行为。自然,很难遵守社会道德标准和社会行为标准。(5)严厉惩罚这种“棍棒生孝子”的教条和蛮横的教育方法会使孩子产生与父母对立和冲突的心理。有些孩子会闭上嘴,忍气吞声。有些孩子甚至很有能力打破罐子,摔下来,离家出走,在社会上游荡,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在当前我国城市的独生子女家庭教育中,上述普遍而令人担忧的家庭教育方式已经造成了很大的危害,迫切需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来有效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