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带领脱贫攻坚_海南各级组织部门持续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十大行动”

全省组织部门继续推进“十大行动”

党建引领扶贫攻坚

■海南日报记者李磊通讯员黄甘兵

南春扶贫攻坚喜讯频传

2年29日,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五指山市、临高县、白沙黎族自治县脱贫致富到目前为止,我省所有被定为贫困的市县都已经脱贫,脱帽致敬。

去年以来,全省各级组织部门把党建工作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不断推进抓党建、促扶贫的“十大行动”。集中体现在以下十个方面:选优配强、人才支撑、志气智慧支撑、作风建设支撑,促进了党的建设引领和扶贫攻坚良好局面的形成。

最好的选择和更强的

扶贫第一线党员收费

“这30万元的订单真让人兴奋!”

3年4月4日,村振兴小组成员刘先觉在定安县丁城镇神田村三角梅花产业基地高兴地告诉《海南日报》,这是该村自新的皇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收到的第一笔大额订单。

”致富,多亏上级派了好干部“在基地除草的村民王玉华说,多亏刘贤姣等扶贫干部在村民们到来后,带领他们大力发展三角梅花种植产业,他们一家才得以如期脱贫。干部是

199脱贫致富的关键。去年以来,全省各级组织部门通过加强各级干部扶贫力度,全力扶贫。为加强市、县、乡、村三级扶贫攻坚战队伍建设,我省任命市、县委常委或副县长为乡镇扶贫攻坚战队伍大队长,选拔优秀青年干部开展贫困市、县、乡与省(市、县)直机关双向临时工作演练,协调选举1000多名教师、卫生人员和科技人员开展基层智力援助。

去年2月,省委选派8583名干部组成2758个农村振兴小组,深入全省所有乡镇和行政村,开展农村振兴“十讲十利”。海南成为全国唯一一个农村振兴队覆盖所有乡镇的省份。

为了确立明确的就业方向,省委组织部还研究印发了《关于实施扶贫和农村振兴一线检查、鉴定、选拔和重用优秀干部的意见》2019年,优先提拔和重用368名在扶贫和农村振兴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干部,极大地激发了扶贫干部自主创业的积极性。这些由

199组织部选拔出来的优秀干部,把自己的优势和特长,与帮助鲍村啃掉贫困农村“软、散、乱、穷”的“硬骨头”的实际相结合。

筑堡垒

助智扶智增内生动力

“感谢过去一年来贫困干部的贡献,帮助我们建立了坚实的组织基础。这确实是一件赚钱的事情。最好是帮助建立一个好的分支“去年10月29日上午,临高县博连镇多贤村的火龙果基地收到了第一笔分红当31名村民收到装有现金的信封时,村党委书记陈亚青对这两名驻地干部表示特别感谢。

陈亚青感谢的两位驻地干部是省委省爱办驻多贤村第一书记习覃和武警海南省总队驻村扶贫干部张斌。自从他们留在村里,他们就在多贤村并肩作战,把工作重点放在教育、扶贫和党建上。多贤村的村民们已经意识到,要想致富,仅靠外部援助是不够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努力。目前,该村通过发展热带高效农业走上了工业发展和繁荣的道路。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消除贫困的战场农村富裕与否,关键在党支部。去年以来,全省各级组织部门大力整顿软弱涣散的村级党组织,增强内生动力,夯实战胜贫困、振兴农村的基础。

自“不要忘记你的主动精神,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启动以来,我省大力整顿全省553个软弱涣散的村级党组织,重点监管整顿了90个贫困村和26个涉黑涉恶重点困难村的销售数量。去年以来,全省组织部门优化了村级党组织领导班子。对于问题严重的村庄和没有合适人选的村庄,直接从市、县和乡镇当局中挑选干部担任村庄的党组织书记。

为解决村干部老化和发展能力不足的问题,全省组织部门建立和完善了村级后备干部选拔、培训、储备和使用机制,全面推行村组组长党员制度,每两年每个行政村至少有一名党员,每个村至少有六名后备干部。

为了提高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的内生动力,我省设立了贫困电视夜校,大力实施农村党员群众“双育双轮训”工程、四个“地方工程”等。,提高贫困村党员和村民的整体文化素质

看电视夜校。澄迈县秦地村的贫困村民王德胜学习了甘薯种植技术,将甘薯种植面积从2亩扩大到9亩,每亩收入从1300元增加到近7000元。现在,王德胜一家幸福地搬进了他们的新房子。

狠抓工作作风

提高贫困人口满意度

去年9月,东方市委组织部针对乡镇工作不力、缺位等突出问题,对东方市三个单位的主要领导和农村振兴小组的六名组长进行了访谈。

扶贫工作作风不坚决,人民满意始终是一项重要措施。去年以来,全省各级组织部门加强了作风建设,开展了重大作风整顿活动,明确了责任,全力推进“创优保优”扶贫目标的实现。

坚持党的建设领导,进一步夯实了“五级书记”的基础,突出了党的建设促进消除贫困的责任,为战胜贫困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全省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深入贫困村,深入调查走访,扶贫开发。省级党员和领导干部分别指导一两个党建基础薄弱的乡镇,具体联系一两个深度贫困村,每年至少进行两次深入的联系点调研和指导市、县党委书记每年至少走访贫困村一次,乡镇党委书记在扶贫攻坚期间走访贫困家庭,村党组织书记经常走访贫困家庭。

深入开展专项行动,大幅度提高反贫困和转变工作方式的能力。根据市县反贫困斗争的结果,通过约谈、警告黄牌、通报批评、开除等方式进行严肃问责,并及时约谈未能反贫困的市县党政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

严格执行扶贫干部日常管理制度。全省各市县5680多名领导、副职领导、中层领导和农村振兴工作队领导全部纳入“钉子户”管理体系。他们继续保持扶贫领域监督和纪律的高压态势。全省扶贫方式进一步改善,贫困人口满意度明显提高。

为提高贫困干部的工作能力,自去年以来,省委组织部联合举办了四次贫困干部“思想教育和作风改造”培训示范班和一次提高贫困干部在反贫困斗争中的素质和能力培训示范班。一些在扶贫攻坚战中犯了错误,被组织处理了的干部,集中到省委党校进行培训,放下思想包袱,轻装上阵,回到扶贫攻坚战的战场。

辜负春光

全面抓好防疫生产防止贫困

”海口市灵山镇梅庄村有许多技术工人因疫情未能外出工作近日,海口市美兰区灵山镇梅庄村农村振兴小组组长陈在接受《海南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疫情期间,他在与海口许多建筑工地对接的过程中了解到,许多建筑工地面临“用工荒”。他和团队成员主动充当“中间人”,通过灵山镇政府向辖区内的重点项目点推荐了14名建筑业农民工,帮助他们在附近找到工作。

面对新发肺炎的突然爆发,如何协调好疫情防控和扶贫工作是扶贫干部必须面对的问题。全省各级组织部门组织动员全省农村振兴工作队,对全省返乡农民工进行全面调查,摸清农民工的“存量账户”和企业就业的“需求账户”,做好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的“劳动力接生员”。受疫情影响,许多村庄的农产品卖得不好。基层党组织和广大扶贫干部以“产品推销员”的身份出现,采取多种措施开拓农产品市场。五指山市毛道乡

199各农村振兴队积极联系采购商,动员负责人销售农民种植的秋葵3500多斤、黄瓜4600多斤、豆类4000多斤。

“如果你用武力做某事,你将是不可战胜的。”目前,反贫困斗争已经到了全面反贫困的阶段。随着全省各级组织部门的推进,广大党员干部正以最高的士气、最快的行动、最精确的措施、最娴熟的作风,努力赢得反贫困斗争的胜利。在扶贫的第一线,飘扬的党旗越来越鲜艳。

(海南日报海口3月9日)-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