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随春天的脚步,也是一个植树的季节。国家林业局局长张建龙说,在继续高度重视防治工作的同时,要在不同地区、不同层次推广植树造林。要充分考虑疫情的影响,及时调整造林结构,有条件的地方要加大封山育林和飞播造林力度,科学分解全年造林任务。(新华社3月11日电)今年3月12日是中国的第42个植树节目前,虽然全国疫情呈积极态势,但疫情尚未完全结束,今年的植树节注定要用于疫情的防控。这就要求各地在部署今春植树造林工作时,要适应防疫形势,用抗击疫情的思想,积极稳妥地调整思路,完成植树造林和绿化任务,用抗击疫情的智慧,描绘土地绿化的美好画面。
是抗疫思想之一,也适合今春造林。据国家林业局统计,截至3月10日,全国完成造林面积1311万亩,占全年计划任务的12.9%,同比下降近2个百分点。尽管今年春季疫情对造林绿化的影响有限,但根据规划,到2020年全国森林覆盖率将达到23.04%,全国每年将完成1亿多亩的造林任务。今年,全国计划完成植树造林1.01亿亩,森林抚育1.2亿亩,草地种草5194万亩。任务仍然艰巨。植树造林的任务要求重新配置人力和物力资源,为了人类的安全,必须做好疫情的预防和控制。这就要求造林的安排要因地制宜。在狠抓防控工作、确保人员安全的同时,要在不同地区、不同层次推广造林绿化。还需要计算时间账户,提前准备好苗木来源和运输,待时机成熟后立即投入种植,并尽量收回延误的时间。
科学防控准确安全是战争流行思维的另一个特点,这也适用于今春的植树造林思维。植树造林就是要设置生态屏障。最重要的是提高造林质量,保证高成活率。同时,要保护好现有的森林,使森林在生态、旅游、扶贫等方面充分发挥其综合效益。只有这样,“绿水青山”才能真正成为“金山银山”为了实现高质量的造林和高效的管理和保护,科学思维和精确安全的理念是不可或缺的。特别是在疫情防控形势下,要权衡利弊,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科学调整造林结构,科学分解全年造林任务。为减少人员集中,防止疫情传播,可适当加大封山育林和飞播造林力度,充分发挥草原在推进大规模土地绿化中的重要作用,全面构筑生态屏障。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继续做好长期管理和保护,为地球增添绿色,共同保护绿色家园
开展在线服务,避免了人员密集接触的战争流行思想,对植树绿化也有启示。前几年,在植树节上为所有人,特别是年轻人组织了义务植树活动。在今年的疫情下,应该避免大规模的集体活动而不影响植树。“网上全民义务植树”是最好的选择。例如,贵州省从2018年开始实施“电子绿色贵州网上植树”公益项目。在今年的防疫期间,通过“e-green-贵州网上植树”公益项目,将选择网上捐赠,专业绿化队伍将进行网下植树。事实上,植树节的建立包括组织离线植树活动。其意义在于增强人们的绿色生态意识,将生态文明的理念印在心中。“互联网+的国家义务植树”鼓励年轻人在网上捐款,并向专业团队提供离线植树,也实现了增强绿色生态意识的目标。以上
*只是作者的个人评论,并不代表本网站
的观点